晋商和徽商是明清时期叱咤在商场上的两大赫赫商帮,他们凭借高人一筹的生意手腕、运筹帷幄的权略谋术获得了生意场上的巨大成功,取得了富比王侯的财富,使之在商界风光无限。但有学者却对其作了如下评价:(它们)虽然对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一些条件,但遗憾的是却无法走向资本主义,它们就像生长于牛粪之上的幼苗,不管长势如何诱人,当滔天的洪水奔袭而来时,必然随着牛粪一起消失在历史的洪波之中。这主要是由于古代商帮
A.发展规模受到限制 |
B.活动得不到官府支持 |
C.商业经营观念落后 |
D.没有根植于生产领域 |
马克思指出:“数百万(小农)家庭……的生活方式、利益和教育程度……就这一点而言,他们是一个阶级。而各个小农彼此间只存在地域的联系,他们利益的同一性并不使他们彼此间形成共同关系,形成全国性的联系,形成自己的政治组织,就这一点而言,他们又不是一个阶级。”马克思在这里想要说明的是
A.小农经济的分散性特点 |
B.小农不能划分到阶级中 |
C.小农国家意识比较淡薄 |
D.小农应当建立政治组织 |
自北宋出现纸币后,南宋、元朝、明朝政府都曾大力推行纸币,可是都迅速贬值,明中期基本放弃纸币,取而代之的则是从民间贸易发展起来的白银被日益普遍使用,白银作为主要支付手段最终获得政府认可。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
A.“重农抑商”政策的失败 |
B.政府对贸易的控制加强 |
C.白银成为一种主要的流通货币 |
D.政府对贸易的控制遇挫 |
芜湖是明代中后期著名的浆染业中心,当时松江的白布也要送到芜湖浆染,故有“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之说。这一历史现象反映出
A.商品生产呈现区域化分工 | B.区域间有着不同的市场需求 |
C.手工业技术水平日趋平衡 | D.抑商政策阻碍区域经济发展 |
土地兼并是指土地愈来愈集中到少数大地主、大官僚手中,而越来越多的农民丧失土地,甚至根本就没有土地,它是封建社会一个难以治愈的顽疾。下列对土地兼并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是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必然产物 |
B.是封建经济衰退的表现 |
C.加剧了社会的两极分化 |
D.导致了严重的统治危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