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电池产生电流的本质原因是( )
A.电解质溶液中有电离出的自由移动的离子 |
B.有导线将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连接 |
C.在不同金属的两极间存在电势差 |
D.在原电池中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
氧气(O2)和臭氧(O3)是氧元素的两种同素异形体,已知热化学方程式:
4Al(s)+3O2(g)===2Al2O3(s) ΔH1①
4Al(s)+2O3(g)===2Al2O3(s)ΔH2②
3O2(g)===2O3(g) ΔH3③
则ΔH1、ΔH2、ΔH3的关系正确的是
A.ΔH1-ΔH2=ΔH3 | B.ΔH1+ΔH2=ΔH3 |
C.ΔH2-ΔH1=ΔH3 | D.ΔH1+ΔH2+ΔH3=0 |
已知H2(g)、CO(g)、CH3OH(l)的燃烧热H分别是-285.8 kJ·mol-1、-283.0 kJ·mol-1和-726.5 kJ·mol-1。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醇不完全燃烧生成CO和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 CH3OH(l)+O2 (g)="=" CO(g)+2H2O(l) △H1=-1009.5kJ·mol-1 |
B.已知:S(s)+O2(g) = SO2(g)△H1;S(g)+O2(g) = SO2(g)△H2;则△H1>△H2 |
C.2H2O(g) ="=" 2H2(g)+O2(g) △H1=+571.6 kJ·mol-1 |
D.△H>0的化学反应在高温条件下才能自发进行 |
常温下,将200 mL pH = a的CuSO4和K2SO4的混合溶液用石墨电极电解一段时间后,测得溶液的pH变为b(溶液体积的变化忽略不计),在整个电解过程中始终只有一个电极上有气体产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b<a<7 |
B.阴极电极反应式为:Cu2++2e-=Cu |
C.向溶液中加人9. 8×(10-b-10-a)gCu(OH)2可使溶液恢复到电解前的浓度 |
D.阳极产生的气体是O2,其体积(标准状况下)为1.12×(10-b-10-a)L |
为探究NaHCO3、Na2CO3与1mol·L-1盐酸反应(设两反应分别是反应Ⅰ、反应Ⅱ)过程中的热效应,进行实验并测得如下数据:
序号 |
液体 |
固体 |
混合前温度 |
混合后最高温度 |
① |
35 mL水 |
2.5g NaHCO3 |
20℃ |
18.5℃ |
② |
35 mL水 |
3.2g Na2CO3 |
20℃ |
24.3℃ |
③ |
35 mL盐酸 |
2.5g NaHCO3 |
20℃ |
16.2℃ |
④ |
35 mL盐酸 |
3.2g Na2CO3 |
20℃ |
25.1℃ |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仅通过实验③即可判断反应Ⅰ是吸热反应
B.仅通过实验④即可判断反应Ⅱ是放热反应
C.通过实验可判断出反应Ⅰ、Ⅱ分别是吸热反应、放热反应
D.通过实验可判断出反应Ⅰ、Ⅱ分别是放热反应、吸热反应
已知:H2(g)+F2(g)==="2HF(g)" ΔH=-270 kJ/mol,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44.8 L氟化氢气体分解成22.4 L的氢气和22.4 L的氟气吸收270 kJ热量 |
B.1mol氢气与1mol氟气反应生成2mol液态氟化氢放出的热量大于270 kJ |
C.相同条件下,1mol氢气与1mol氟气的能量总和高于2mol氟化氢气体的能量 |
D.2mol H—F键的键能比1mol H—H键和1mol F—F键的键能之和大270 k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