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奥运开幕式的创作和修改中,制作组人员集中各方面的专家和艺术家的智慧,他们到各地采风,从我国的民族文化中寻找元素,查阅了古籍资料,灿烂的中华文化给予了他们充足的创作营养。
辨析:文化创新主要靠文化创作者的聪明才智和灵感。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二 “和合”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精华。它是中国古老先哲们在对天地自然界、人类社会作大量观察和探索的的过程中产生的。“和”指和谐、和平;“合”指融合、合作。“天人合一”讲人与自然的和谐,“已所不欲,勿失于人”讲人与人、国与国的和谐,“吾日三省吾身”讲人与自身的和谐。从孔子的“和而不同”到“求同存异”再到“和谐社会”,中国人一直是“和合”文化的倡导者和践行者。
材料三 “樊迟问仁,字曰:爱人”(《论语·颜渊》)
子曰:“其为人也孝弟(通“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有之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 (《论语·学而》)君子务本就是要懂得孝敬父母,敬爱兄长。一个连自己父母都不爱的人是不可能爱他人、爱社会的。所以仁爱之心必须从爱亲人开始培养,这就是要做人的根本道理。
子曰: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论语·学而》即“仁”不仅要做到在家孝顺父母,亲爱兄弟,而且出门在外,还要能尊敬长辈,说话做事谨慎,对朋友讲信用;并要博爱大众和亲近有仁德的人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论语·雍也》)所谓“博施于民而能济众”就是能为人民大众谋福利,能为他们带来实际的利益和好处。这是连古代圣贤尧舜二帝也难以做到的,所以是只能无限趋近,而不能完全达到的。
(2) 结合材料二,从唯物辩证法角度,谈谈“和合”文化给我们的哲学启示。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同时我国工业自身存在发展方式粗放、产能过剩等问题。“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成为2009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
材料一 2008年1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总额高达4万亿元,为期2年的一揽子经济刺激方案。
材料二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09年GDP增长8%的目标,政府最近连续发布了钢铁、汽车、船舶、石化、纺织、轻工、有色金属、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物流等十大产业的调整和振兴规划。
“扩内需”就是积极扩大国内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而居民消费需求作为最终需求,可以带动中间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更为直接有效和稳定持续。
为什么说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8分)
2008年12月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将“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 作为2009年重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图1 1978~2008年我国居民储蓄率图2 1978~2008年我国消费、投资对GDP贡献率
材料: 我国坚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近年来,党和政府通过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发现,社会保障、教育、卫生的支出是我国居民共同的后顾之忧,困扰着居民消费。为此中央财政加大支持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投入,着力改善民生。2009年中央财政用于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就业、保障性住房、文化等与人民生活直接相关的民生支出7284.63亿元,比上年增长29.4%。分析图1和图2蕴含的经济信息以及我国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6分)
结合上述图表和材料,说明中央财政加大民生支出对扩大内需的经济意义。(9分)
二战期间,国际红十字会向纳粹集中营里的战俘提供一些食品、衣服、香烟等物品。战俘之间进行物品交换或用劳务换取物品的行为经常发生,交换中,香烟逐渐成为大家普遍乐意接受的物品,例如,1件衬衣值80支香烟,为他人洗1件衣服可换2支香烟……请运用所学经济常识简要回答:
(1)在这个故事中,香烟充当了什么角色?执行了哪些功能?
(2)为什么香烟从普通消费品变成了具有特殊功能的物品?
十九世纪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在《大卫·科波菲尔》中写到:年收入二十镑,年支出十九镑十九先令六便士,结局是幸福;年收入二十镑,年支出二十镑零六便士,结局是痛苦。
请运用所学消费的有关知识简要回答:
(1)狄更斯评价“幸福”和“痛苦”的依据是什么?
(2)同样是“年收入二十镑,年支出十九镑十九先令六便士”的人,获得“幸福”的程度也可能不同,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