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处理与外来文化关系时,我们应当求同存异、兼收并蓄,这样做有利于 ( )
①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 ②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 ③增强对外来文化的理解 ④吸收外来文化的所有成分
|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我国至今使用的许多民族乐器,如笛、琵琶、胡琴、腰鼓等,都是在汉代由各边疆民族地区陆续传入内地的;少数民族的音乐、舞蹈,很早就在祖国的艺术舞台上占有重要地位。这表明
| A.中华文化“源远”才能“流长” |
| B.中华文化独具特色 |
| C.不同区域的文化,显示出不同的特色 |
| D.各族人民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贡献 |
有人说,文化是经济、政治的派生物和附属品。这种说法的错误在于
| A.否认了经济、政治对文化的决定作用 | B.否认了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反作用 |
| C.否认了文化有其自身的相对独立性 | D.否认了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这句诗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是
| A.潜移默化的 | B.深远持久的 | C.积极向上的 | D.只存在于精神领域 |
我国的象形文字告诉我们
| A.文化是自然产生的 | B.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
| C.文化具有意识形态的性质 | D.文化就是语言、文字 |
2009年2月28日,被公众高度关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经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今年6月1日起实行。回答1—2题:
1.在《食品安全法》的立法过程中,全国人大常委会组织了13次调研活动,曾向31个省份和28个部委征求意见。另外还包括6个社会团体,16个高等院校和法学研究所。向社会征求意见期间,收到各方意见11327条。这表明()
①全国人大常委会在立法过程中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②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全国人大的执行机关,享有立法权③全国人大常委会问计于民,坚持对人民负责④我国公民依法享有政治自由
A.②③B.②④C.①④D.①③
2.《食品安全法》从起草到修订出台,跨越两届全国人大常委,历时三年,经历四审,其
间由于涉及多方利益重新调整,直到最后四审之时,各种意见仍在博弈。这说明()
①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②立场不同主观认识也就不同③量变必然引起质变④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⑤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C.①③④⑤D.①②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