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福建高考满分作文《渠清如水》写到,清水一直以来都是整个民族精神的代表符号。不要五彩斑斓的颜色,那样只是给人以海市蜃楼般的虚幻。在我国的古代经典著作《论语》、《孟子》、《韩非子》以及四大名著中,在鲁迅的《狂人日记》、矛盾的《白杨礼赞》、冰心的《致小读者》中……都凝聚着民族精神,只要认真读它,都能受到它的熏陶。这段材料说明( )
①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之中 ②只有大力创造优秀的文化作品,才能弘扬民族精神 ③我国的优秀文化作品中凝聚着中华民族精神 ④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文化的力量
| A.①②④ | B.②③④ | C.①③ | D.③ |
《左传·曹刿论战》写道:夫战,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从哲学上看,这一观点体现了( )
| A.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 |
| B.人的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
| C.实践是主观与客观、个人与社会统一的基础 |
| D.精神状态对人类实践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
日本科学家发现,在零下273摄氏度的极低温和18特斯拉的强磁场下,复合晶体电阻为零,呈超导状态,这就是“磁场感应超导现象”。这一发现打破了迄今为止认为强磁场会使超导物质的超导性消失的认识。这一事实说明 ( )
①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②意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③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是在不断地发展
④客观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
| A.②④ | B.①② | C.③④ | D.①③ |
作家冯骥才在《胸无成竹的快乐》一文中写道:散文随笔的写作,只要心有意态,笔有情氛,信马由缰,收桨放舟,乱花飞絮,野溪奔流,一任天然。这表明( )
| A.散文随笔写作是没有规律可循的 |
| B.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反作用 |
| C.意识具有能动的创造作用 |
| D.写作应该摆脱客观事实进行自由创造 |
在电脑的控制下,机器能够自动调节、导弹能够自动命中目标、宇宙刚舶自够自动导航……。因此,有人说电脑也是有意识的。这种观点否认了( )
| A.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
| B.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
| C.意识是客观存在在大脑中的反映 |
| D.主观和客观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
中国有13亿人口,多么小的问题乘以13亿,都会变成很大的问题;多么大的经济总量除以13亿,都会变成很小的数目。这个“乘除法”表明( )
| A.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 |
| B.有了量变就有质变 |
| C.中国的改革、发展必须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 |
| D.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