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是闽台各项交流活动更为频繁的一年。以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妈祖文化和闽都文化为传承的纽带,建立交流基地,推动入岛交流;申报妈祖文化世界非物质遗产;办好妈祖之光入岛晚会;兴办“2008成功之旅”——郑成功文化交流主题活动;组织奥运圣火福建传递的台湾观摩团等。这样做的目的是( )
A.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 B.彰显中华文化的底蕴,弘扬中华文化 |
C.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 D.弱化民族文化的特性,增强中华文化的共性 |
2008年10月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北京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参观“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抗震救灾主题展览”。这个展览是由中央宣传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解放军总政治部联合举办的。展览自9月20日开幕以来,已接待参观群众约30万人次。参观者们为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而感动,并受到了教育和激励。这说明( )
A.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
B.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 |
C.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 |
D.只要参加文化活动,人的精神就会健康向上 |
拉萨市吉崩岗小学历来都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在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和每天中午的广播中,学校都会进行国旗下讲话和宣读报刊杂志上有关爱国主义的文章,教育广大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树立正确的思想和道德观念。这表明()
A.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有利于提高人的道德素养 |
B.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文化素质 |
C.只要参加文化活动就能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 |
D.青年学生需要主动感悟文化的熏陶 |
2008年3月14日<<人民日报>>报道,当前“灰色文化”对全社会特别是青少年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令人堪忧。“灰色文化”呈现出形式多样、现象复杂、危害深远的态势,对其进—步加强管理势在必行。这是因为( )
A.人们接受文化的影响往往是有形的 |
B.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强制性特点 |
C.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 |
D.消极文化对社会的发展具有阻碍作用 |
在一个文化厚实的社会里,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生命。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文化是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
B.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和实践活动 |
C.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
D.人既是文化的创造者,又是文化的享受者 |
下列有关文化素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 |
B.人的文化素养要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
C.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 |
D.只要接受文化教育,文化素养就一定能够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