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各级政府要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妥善解决各方面的利益关系,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和建设的成果。
和谐文化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价值取向,反映了人们对和谐社会的总体认识,既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也是实现社会和谐的丈化源泉和精神动力。无论是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还是人与人的团结和睦,乃至人自身的心理和谐,都离不开和谐丈化的支撑。
(1)建设和谐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2)有人认为,建设和谐文化,就要尊重文化差异,包容多样性。你对此如何认识?
根据情境回答问题
情境一:2008年下半年,因为美国次贷危机而引发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随着金融危机的持续蔓延,多国不断出台新的措施巩固本国金融体系,并积极寻求合作。
(1)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国际社会共同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依据。
情境二:国际金融危机一方面对中国的出口产生了不利影响,另一方面,它可能为中国发展提供重要机遇。中央经济会议决定要着力在保增长上下功夫,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把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作为保增长的主攻方向,把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作为保增长的强大动力,把改善民生作为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实现中国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2)结合材料,分析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我们应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城市化过程必然占用大量耕地,这无疑会威胁粮食安全,而粮食安全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而言,意义重大。要保证耕地面积,又可能会影响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因此,要寻求城市化与粮食安全之间的平衡,应当把提高农业综合要素生产率和城市建设科学规划作为保障粮食安全的主要途径。
请用联系的观点,分析在城市化进程中应怎样处理好城市化与粮食安全的关系。
30年前,以“承包”为关键词的分田到户,让广袤的农村换了人间;30年后,同样是农民在田野上的发明创造,土地流转将促进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对于中国农业来说,这可能是又一次发展机遇。
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农村土地流转还处在一个分散、自发、不规范的阶段,规模化程度不高,在改革中遭遇了一些困难,但这些问题是在农村改革和发展进一步深化过程中出现的,必须在改革和发展中加以解决。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发展的知识,分析对待土地流转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态度。
2008年12月26日,中国海军舰艇编队从海南三亚启航,远赴索马里执行护航任务。结合中国海军护航的背景,运用政治常识分析中国海军索马里护航的合理性。
长期以来,党和政府采取了特殊的政策和措施,努力使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民族一律平等的权利在社会生活和政府行为中得到有效落实和保障,形成了各民族团结和睦、友好互助的良好社会环境。
辨析“实现民族团结的关键是坚持民族平等”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