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徽州文化主要是指以徽州(古又称新安郡)为地域依托,渊源于历史上人与自然及人们之间对象性关系而形成的特定生活结构体系。同任何文化一样,它也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意识形态以及内隐的心态、价值系统等文化心理结构,并且在各个文化层面都创造出辉煌的富于鲜明特色的成果,影响播及全国各地。
徽州尽管处于山越之地,但其主体文化却并非山越土著文化。“自昔战乱,中原衣冠多避地来此”,为徽州奠定了丰厚的正统中原文化根基。崇山峻岭的屏闭翼护又使徽州地区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文化发展区域,中原文化与土著文化包括汇聚于此的南北各地多种文化因此互相碰撞,互相选择,最后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地方文化。
徽州文化底蕴深厚,传统悠久。新儒学的代表人物二程与朱熹皆与徽州有极深渊源。儒学观念和儒家礼义对徽州社会各阶层影响至深,所谓“道学渊源在新安久矣”;并且逐步发展成新安理学等体系和流派。
儒学兴盛,加上徽州相对隔绝的地理条件,使这里的家族文化十分凝重,“新安各姓,聚族而居,绝无杂姓擅入者。其风最为近古……虽千丁之族,未尝散处;千载之谱系,丝毫不紊”。家族、宗族认同感强烈,宗法观念盛行,其传统的伦理与道德规范体系基本建筑于家族本位之上,是传统文化家国同构原则的典型体现。
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是排斥商业精神的,但徽州山多田少地瘠,因此,外出经商是谋生的重要手段。“大抵徽俗,人十三在邑,十七在天下,其著则十一在内,十九在外。”他们在长期商业经营实践中创造出股份式、承揽式等经营方式,并在资金所有权与经营权划分、利润分配等各方面有所创新与发展。徽商经营活动的实际需求还直接刺激了数学、地理水文学的发展,如程大位《算法统宗》、黄汴《一统路程图记》等。这些生产方式上的变革与科技进步在一定程度上萌现了早期科学精神与近现代化因素的某些端倪。
徽州文化正是以儒学伦理、宗族观念、商业精神为三大基本内核,在正统中原文化基础上通过商业实践熔铸变通,发展成为一种完整严密、自成体系的多层次文化系统,并演化为当地特有的社会关系、价值体系、行为模式和广博精深的诸种具象文化风采。
1.对“徽州文化”的理解不正确的—项是
A.徽州文化是源于中国历史上人与自然、人们之间相互关系而形成的独具特色、影响广泛的地域文化。
B.徽州文化是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意识形态以及心理状态、价值系统等文化心理结构的文化体系。
C.徽州文化是一种家族文化十分凝重、宗族认同感强烈、宗法观念盛行的封闭性的文化系 统。
D.徽州文化以儒家伦理、宗族观念、商业精神为基本内核,是具备特有的社会关系、价值体系、行为模式的文化系统。
2.对徽州文化的成因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自古以来战乱不断,使中原地区的民众纷纷避居于徽州,为徽州文化奠定了丰厚的正统中原文化的基础。
B.中原文化、徽州地方文化以及各地多种文化在此互相冲突,互相选择,逐步融合,从而形成具有特色的徽州地方文化。
C.新儒学代表人物二程和朱熹,儒家的思想观念以及道家学派,对徽州社会各个阶层都有至深至远的影响。
D.徽州人在大量的长期的商业实践中形成的商业精神、经营方式、包容精神发展成为徽州文化的主体。
3.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徽州文化发展成为相对独立的文化体系,这与徽州地区的地理形势有密切的关系。
B.徽州文化底蕴深厚,传统悠久,并在各个文化层面都创造出具有普遍意义的成果。
C.徽州文化中传统的伦理与道德规范体系建立于家族本位之上,家族色彩浓郁而国家观念 淡薄。
D.徽州商人经营活动的实际需求刺激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科技近现代化。
4.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徽州文化突破了中国农耕文明、伦理道德与宗族体制相结合的传统文化精神。
B.徽州文化初步协调了传统社会伦理道德与商业精神的矛盾。
C.徽州文化博采众长,吸收四方文化成果,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自我突破。
D.徽州文化不排斥商业精神,致使徽州地区农业生产落后。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慑服勘探砰然心动感恩戴德 |
B.斡旋题纲集腋成裘别出心裁 |
C.摒弃磋商胸无城府涣然冰释 |
D.诋毁荒废因地治宜前倨后恭 |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木讷(nà) 狡黠(xiá) 飞来横祸(héng) 矫揉造作(jiǎo) |
B.讥诮(qiào) 沉湎(miǎn) 若即若离(jí) 暴殄天物(tiǎn) |
C.根茎(jīng) 信笺(qiān) 怙恶不悛(quān) 量体裁衣(liàng) |
D.翘首(qiáo) 文档(dàng) 如椽之笔(chuán) 休戚与共(qì) |
填入下列横线的语句最恰当的一组是
(1)水,该来就来了, ………从悠扬的音乐声中,坦荡而优雅地显形。
(2)就目前来看,许多地区的旅游接待能力亟待提高,否则,再美的湖光山色也会暗淡无光, ,再好的微笑服务也会丧失魅力。
①细密的水雾、绵长的雨帘、喷涌的水柱、磅礴的雨墙
②喷涌的水柱、磅礴的雨墙、细密的水雾、绵长的雨帘
③再浓厚的游览兴趣也会逐渐减退
④再多的人文景观也会失去风采
A.①④ | B.①③ | C.②④ | D.②③ |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是
A.我匆匆赶到那些庞大建筑物之一——帝国大厦的顶端,因为不久以前,我在那里凭借我秘书的眼睛“俯视”过这座城市,我渴望把我的想象同现实作一次比较。 |
B.你问我知不知道饿,咋能不知饿呢,刚砸下那会儿,怎么就那么饿呢? |
C.正如我在一篇小说中所说的:“在人口密集的城市里,有这样一个宁静的去处,像是上帝的苦心安排。” |
D.“男人?”苏艾像吹小口琴似的哼了一声说,“难道男人值得——别说啦,不,大夫,根本没有那种事。” |
选出对画线部分理解与解说不正确的是
A.我也看见过几回她四处张望的情景,她视力不好,端着眼镜像在寻找海上的一条船,她没看见我时我已经看她了…… ——突出母亲视力严重不好,寻找“我”非常困难,表现母亲对“我”的牵挂和担心。 |
B.“肺炎先生”逼供内不是你们所谓的扶弱济贫的老绅士。一个弱小的女人,已经被加利福尼亚的西风吹得没有什么血色了,当然经不起那个有着红拳头、气吁吁的老家伙的赏识。 ——用看似轻松俏皮的语言,表现肺炎对琼珊的打击之大,说明她的病情很严重。 |
C.靠近叶柄的颜色还是深绿的,但是锯齿形的边缘已染上了枯败的黄色,它傲然挂在离地面二十来英尺的一根藤枝上面。 ——说明贝尔曼的叶子画得特别认真,特别逼真,也暗示着琼珊一定能战胜病魔。 |
D.四百多年里,它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的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 |
——写景中处处透露出一度失落又竭力寻找精神支点的矛盾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