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夏秋之交杭州三天气压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影响7~9日的天气系统
A.气旋 B.反气旋 C.冷锋 D.准静止锋
4.8日前后的天气现象最有可能是
|
A.伏旱 B.阴雨连绵 C.狂风暴雨 D.风高物燥
南美洲东北部地处热带,但从海岸到大陆内部各地气候不尽相同。左图与右图反映了本区不同季节的气压分布情况(单位:百帕),图中M城(海拔44米)和Q城(海拔199米)的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分别是:26.6℃、2 100 mm,27.2℃、765 mm。读图回答问题。(注:赤道无风带即赤道低气压带)
13.最能反映M城与Q城气候特征的一组图表是
A. ①③ B.③④ C. ①② D.②④通常得到上图中“气温”“降水量”数值的方法是
A.该月每天气温的平均值,该月最大一场降水量总值 |
B.该月每天最高气温的平均值,该月最大一场降水量总值 |
C.该月每天气温的平均值,该月每天降水量的累计值 |
D.该月每天最高气温的平均值,该月每天降水量的累计值 |
造成M城与Q城气候异同的主要原因是
A.赤道低气压的摆移,是决定两地年温差较小的主因 |
B.两地所在的纬度位置,是决定两地年温差均小的主因 |
C.两地距海的远近,是造成M城远较Q城湿润的主因 |
D.两地海拔的差异,是造成M城远较Q城湿润的主因 |
读所给区域图,完成问题能反映乙山脉形成的是下列哪幅图
有关甲处的气候类型及其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温带海洋性气候——沿岸暖流的影响 |
B.地中海气候——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
C.热带沙漠气候——沿岸寒流的影响 |
D.亚热带湿润气候——季风环流的作用 |
读“世界局部地区某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该气候区代表性农作物具有的特点是
A.喜高温多雨 | B.喜阴冷潮湿 | C.耐高温干旱 | D.耐低温干旱 |
与甲地区相比,造成乙地区该种气候类型分布较狭窄的最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 | B.洋流 | C.海陆轮廓 | D.地形 |
该气候类型在乙地分布区域南端的纬度较丙地高,最主要影响因素是
A.海陆分布 | B.山脉阻挡 | C.海拔高低 | D.大气环流 |
读某运河图,回答问题。该运河长度约为
A.小于50千米 | B.110千米 |
C.190千米 | D.240千米 |
该运河
A.是两个大洲和两个国家的分界线 |
B.为欧洲西部通往亚洲东部的最短航线 |
C.沟通了大西洋和太平洋 |
D.穿过海拔500米以上的地区 |
该图为“世界四大洋主体位置示意图” ,回答问题连接②、③两大洋之间最短的海上通道是
A.巴拿马运河 | B.白令海峡 | C.马六甲海峡 | D.直布罗陀海峡 |
海运最为繁忙和全球台风发生频率最高、强度最大的大洋分别是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