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右图为某区域海陆分布状况,B海域鱼类资源丰富。读图回答10-12题

10. 若有一艘货轮经过A海域,下列情况可能出现的是
A.向北通过A海域后,货轮的吃水将变深
B.向北通过A海域比向南通过的时间要长
C.两岸地区盛产柑橘、油橄榄和葡萄等
D.海域洋流的方向与当地的风向不一致
11.下列关于B海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海水流动的方向没有季节变化      
B.一月和七月时的洋流都是暖流
C.夏季是补偿流,冬季是风海流      
D.石油资源蕴藏量居世界第一位
12.2008年12月26日中国海军编队从海南岛三亚出发,开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打击海盗,以保护经过此海域的船舶安全,中国海军编队赴索马里海域途中都是
A.顺风顺水     B.顺风逆水     C.逆风逆水     D.逆风顺水

科目 地理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图为1982年和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统计图。读回答问题。

图中信息反映出()

A.1982~2009年人口出生率呈上升趋势
B.1982年的人口平均年龄比2009年的低
C.1982年的4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比2009年的高
D.1982年的20~24岁年龄组人口数量比2009年的多

与1982年相比,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

A.显示人口的增长速度加快 B.意味着社会养老负担加重
C.不影响劳动人口的职业构成 D.表明25~59岁劳动力资源数量下降

下图为“我国城乡15-64岁各种受教育水平人口比重图。”读图回答问题。

城乡人口受教育程度差异的特征有()
①农村人口中文盲人口占一半以上
②城市人口以高中及其以上文化程度为主
③县镇人口中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比重大于城市
④农村人口以初中及其以下文化程度为主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有()
①有利于农业现代化水平提高②有利于农村劳动力数量增加
③有利于耕地面积大幅度增加④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某游客在日记中写道:北京时间2时15分,旭日的霞光就撒满了三江平原的乌苏镇。在这个有我国“东方第一镇”之美誉的边境小镇的市场上,早已集聚了大量的、相邻国家的境外商人进行木材、大豆、小麦等交易。据此回答问题。

读上图,我国“东方第一镇”——乌苏镇位于()

A.①图中 B.②图中 C.③图中 D.④图中

依据日记内容判断,当时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小镇市场上集聚的境外商人,最可能来自的邻国是()

A.朝鲜 B.韩国 C.俄罗斯 D.蒙古

谚语、对联和诗歌形象地反映了各地的地理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黄河北,阴山南,八百里河套米粮川,渠道交错密如网,阡陌纵横似江南。”这是河套平原的真实写照。河套平原成为米粮川的主要原因是()

A.引黄灌溉 B.土地肥沃 C.降水丰富 D.光照充足

上联“万里长城山海关,龙头为首”,下联“独门绝技少林寺,天下无双”反映的人文景观所在的省级行政区分别是()

A.四川、福建 B.河北、河南 C.北京、河南 D.山西、安徽

“一年无四季,一日见四季”、“水在地下流,禾在田中枯”描述的地理特征对应的地形区分别是()

A.内蒙古高原、华北平原 B.塔里木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C.青藏高原、云贵高原 D.云贵高原、黄土高原

下图是我国某区域≥10℃积温等值线(单位:℃)。读图,回答问题。

图中东部地区等值线数值的变化大致是()

A.自北向南递减 B.自南向北递减
C.自高纬向低纬递减 D.自西向东递减

图中①处数值比周围低,主要原因是()

A.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B.地处盆地
C.地势高 D.云量大

图中4500℃这条等值线的东段是我国重要的地理界线,它是()

A.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 B.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C.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D.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