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30年的大发展,我国人均GDP成倍增加,在由1978年的381元上升到1987年的1112元后,1992年达到2311元,2003年超过万元大关,达到10542元,到2007年又迅速攀升至18934元。上述材料说明
| A.我国已经实现了全面小康 | B.我国已经基本实现了现代化 |
| C.我国坚持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 D.我们必须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新事物必然取代旧事物,这是因为
| A.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之后,是新出现的事物,符合发展的必然趋势 |
| B.新事物的发展,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 |
| C.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扬弃,并添加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 |
| D.在社会历史领域内,新事物总能够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
在创建卫生城市活动中,瑞安市某小区居民全员参与共建文明小区。居民举止与社区文明的关系体现的哲学原理是
| A.部分影响整体 | B.部分与整体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
| C.部分依赖整体 | D.部分与整体同等重要、不可分割 |
陪伴了几代中国人的大型科普丛书《十万个为什么》正在进行第六版的编纂工作。与以往不同,这次编纂不再参考过去的问题和答案,所有问题都将根据时代发展和读者需求进行重新设置,很多问题也将有新的答案或不再有标准答案。上述思路是基于
| A.物质的客观性,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 |
| B.运动的绝对性,很多事物是不能正确认识的 |
| C.实践的社会性,人的实践活动是在社会关系中进行的 |
| D.认识的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
2011年11月3日1时43分,中国自行研制的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在距地球343公里的轨道实现自动对接,为我国建设空间站迈出关键一步。“天神”成功牵手说明
①人能够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造客观世界 ②人的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的活动
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④事物的发展是普遍的、永恒的、绝对的
|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 | D.②④ |
唐朝诗人李商隐有首诗是这样写的:“从来系日乏长绳,水去云回恨不胜,欲就麻姑买沧海,一杯春露冷如水。”这首诗蕴涵的哲学道理主要是
| A.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对认识世界具有能动作用 |
| B.事物运动有其自身的规律,规律是客观的 |
| C.规律是可以被人们所认识和利用的 |
| D.物质和运动是辩证统一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