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关“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本实验模拟的是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分离
B.正常情况下雌配子较雄配子体积大,所以要选大小两种小球
C.每次从两个小桶中抓取的小球记录后要放回原桶
D.统计40次,小球组合DD、Dd、dd数量应为10、20、10
关于神经递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突触前神经元具有合成递质的能力 |
B.突触前神经元在静息时能释放神经递质 |
C.突触小体中的突触小泡内含有神经递质 |
D.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能引起后膜电位变化 |
从起源上看,狗是人类在1万多年前,将捕到的狼长期驯化培育得到的。2013年1月,瑞典进化遗传学家Erik Axelsson和同事将狗的DNA与狼的DNA进行了对比,发现狗体内消化淀粉的基因比狼体内的相同基因活跃28倍。有关该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长期驯化过程中,狗与人类以及人类的饮食协同进化 |
B.在长期驯化过程中,狗的消化淀粉的基因发生了定向变异 |
C.在狗的驯化过程中,消化淀粉的基因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
D.该现象说明了狗与狼的饮食结构有很大的不同 |
科学家以玉米为实验材料进行遗传实验,实验过程和结果如图所示。则F1中出现绿株的根本原因是( )。
A.在产生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分离 |
B.射线处理导致配子中染色体数目减少 |
C.射线处理导致配子中染色体结构缺失 |
D.射线处理导致控制茎颜色的基因发生突变 |
用基因型为Aa的小麦分别进行连续自交、随机交配,连续自交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随机交配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根据各代Aa基因型频率绘制曲线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曲线Ⅱ的F3中Aa基因型频率为0.4 |
B.曲线Ⅲ的F2中Aa基因型频率为0.4 |
C.曲线Ⅳ的Fn中纯合子的比例比上一代增加(½)n+1 |
D.曲线Ⅰ和Ⅳ的各子代间A和a的基因频率始终相等 |
某二倍体植物染色体上的基因B2是由其等位基因B1突变而来的,如不考虑染色体变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突变可能是碱基对替换或碱基对插入造成的 |
B.基因B1和B2编码的蛋白质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
C.基因B1和B2指导蛋白质合成时使用同一套遗传密码 |
D.基因B1和B2可同时存在于同一个体细胞中或同一个配子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