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马克思说:“理论一经掌握群众,就会变成物质的力量。”“理论只要能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本质。”在历史运动中,事物的本质,照我的理解,一是时势发展的大趋势,一是大众心理。把握到这两条,就是抓住了事物的根本。   ——《思想如何变成物质的力量?》
材料二 民族主义是用暴力手段推翻以满清贵族为首的清政府的统治,建立起独立的民族国家。民权主义是经由平民革命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民主立宪政体。民生主义是解决社会问题,提出解决民生的办法是核定地价。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理论指导。   
——《历史材料与解析》
材料三 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阶段)。第一步(阶段),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阶段),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中国现时的革命,是在走第一步。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材料四 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的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二,分析三民主义是如何体现材料一中的“抓住事物的本质”的?
(2)依据材料三,指出毛泽东根据当时中国革命形势发展的趋势,将中国革命分为两个阶段的依据。并说明第一阶段的革命任务和革命性质。
(3)依据材料四,指出邓小平理论是如何把握我国新时期的“时势发展的大趋势”的。
(4)依据材料二、三、四和所学知识,指出这些理论所产生的“物质力量”。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世界连成一个整体,其原因是:
①第二次工业革命 ②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垄断阶段
③新型交通工具的发明④国际贸易的扩展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①②④ D.③④

下列有关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发展起来的新型交通手段和通信手段在世界市场发展中地位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直接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B.为世界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先进的物质条件
C.使交通运输和通讯更加便利 D.使工业品迅速运往世界各地

英国打造“世界工厂”的措施包括:
①政治方面进行民主化改革②运用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发展经济
③进行法制化建设④推行“炮舰政策”⑤大力兴办教育,传播科学技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④⑤

1851年5月1日,万国博览会在伦敦开幕,前来剪彩的英国女王维多利亚反复使用一个词语,来表达自己的兴奋情绪:荣光、荣光、无尽的荣光。在当时能让英国女王感到“荣光”的参展产品是:

A.火车机车、水力纺纱机 B.电灯泡、电动机
C.汽车、汽轮 D.电话机、内燃机

“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创新措施就是,将印度的棉织品介绍给欧洲。1619-1625年,运回欧洲的棉布为22.15万匹,到17世纪末,这项贸易直线上升。棉织品不仅比毛织品轻,而且便宜…。这是一种销售范围很广,需求量巨大的商品,它足以带动一场工业革命。”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可以说明:

A.殖民掠夺引发工业革命 B.资本流动带来工业革命
C.市场需求刺激技术革新 D.经济发展要求工业革命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