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部门是国家维持内部秩序与外部安全的重要凭借。下列有关中国军事史的叙述,何者适当?
| A.屈原国殇:“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描述的是以步兵为主的近距离战斗场面 |
| B.秦国征服东方六国、统一天下的关键,在于秦国军队是以强大的骑兵为其主力 |
| C.汉、唐帝国以农民作为军人的主要来源,宋代以后则多以募兵、世兵和部族兵为主 |
| D.明太祖说:“吾养兵百万,要不费百姓一粒粮。”显示明代与汉唐同样采取发农为兵的办法 |
以下中国文物保护单位空间分布特征示意图中,能准确反映中国近现代重要史迹空间分布特征的是 ( )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规定:“军阀、官僚、地主、豪绅、资本家、富农、僧侣及一切剥削人的人和反革命分子,是没有选派代表参加政权和政治自由的权利的。”据此可知,《宪法大纲》 ()
| A.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迅速发展 |
| B.全面贯彻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
| C.消除了俄国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
| D.一定程度脱离了中国革命的实际 |
1920年12月,毛泽东在致朋友的信中说:“我看俄国式的革命,是无可如何的山穷水尽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个变计,并不是有更好的方法弃而不采,单要采这个恐怖的方法。”这表明在当时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看来()
| A.改良仍旧是改造社会行之有效的方法 |
| B.俄国革命道路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
| C.在中心城市进行武装暴动是当务之急 |
| D.暴力革命是进行社会改造的必然选择 |
下图所示为1917年山西某县教育会副会长的一则日记。该日记作为例证,可用于说明 ( )
| A.国民革命的不彻底性 | B.维新变法的必要性 |
| C.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 D.新文化运动的进步性 |
与辛亥革命相比,国民革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 A.建立了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
| B.最广泛地发动了人民群众 |
| C.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
| D.建立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