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问答问题:
材料一 “盖免役之法……则使之家至户到,均平如一,天下之役,人人用募,释天下之农,归于畎亩.苟不得其人而行,则五等必不平,而募役必不均矣。……得其人缓而行,则为大利;非其人急而行之,则为大害。故免役之法成,则农时不夺,而民力均矣。”
——《临川先生文集·上五事札子》
材料二 臣(司马光)向上曾言:“教阅保甲,公私劳费,而无所用之;敛免役钱,宽富
而困贫,以养浮浪之人。使民失业,穷愁无告……此皆所害者大,所及者众,宜先变更。借令皇帝陛下独揽权纲,犹当早发号令。以解生民之急。”
——《续资治通鉴长篇》卷356
材料三 及神宗朝,荆公秉政……国事日非,膏肓之疾,遂不可治。后人但言其农田、水
利、青苗、保甲法为百姓害,而不知其移人心、变风俗为朝廷之害。其害百姓者,可以一旦为更。而其害于朝廷者,则数十百年,滔滔之势,一往而不反矣。
——《日知录·宋世风俗》
请回答:
(1)材料一、二争论的是什么问题?各自的理由是什么?
(2)材料—、二都谈到要关心“民”的疾苦,对此你有何看法?
(3)材料二、三的相同点、不同点是什么?
(4)三则材料所谈问题的根本目的是否一致?说明理由
“‘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的奇迹和骄傲,但罗盘针可以导航也可以看风水;火药可以开矿筑路也可以制造杀人的武器。”就此观点,甲乙同学展开争论。甲:“四大发明一方面代表了
辉煌的成就,另一方面在某种程度上束缚了中华民族的发展”乙:“科学技术能否产生巨大的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对甲、乙同学的看法,你认为
| A.甲正确,乙错误 | B.甲错误,乙正确 |
| C.甲乙都正确 | D.甲乙都错误 |
图8是《大唐三藏圣教序》碑文(局部),对此解读符合史实的是
①唐太宗为玄奘取经而撰的序文②碑文书体工整清晰、活泼潇洒
③大唐时期文化多元、兼收并蓄④碑文是王羲之亲笔书写的真迹
|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分析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表,指出出现表中特点的根本原因是
| 类别 |
数学 |
天文历法气象 |
地学 |
化学 |
农学 |
机械 |
水利 |
轻工 |
兵器 |
| 项数 |
22 |
25 |
25 |
9 |
25 |
7 |
7 |
8 |
8 |
| A.数学、天文学、地学和农学发达 | B.历代统治者普遍重视科技 |
| C.古代中国战乱较少 | D.古代中国以农业经济为主体 |
宋朝时一次宫廷画院考
试,以“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为题。应试画作多为岸边泊着一条空船,船边蜷着一只鹭鸶,或船篷上栖着一只乌鸦。而获得第一名的画卷上,画的是一个船夫悠闲地躺在船尾,独自吹笛。这反映了宋代绘画注重
| A.山水景物 | B.真实情景 | C.情趣意境 | D.人物形象 |
元代堪称中国戏曲黄金时代,后人评价元曲“文而不晦”、“俗而不俚”、“明白如话”。这主要肯定了元曲的哪类艺术风格
| A.以市民自然本色为主流 | B.以文人抒情写意为主流 |
| C.既雅俗共赏又凝重沉郁 | D.充满追求个性的浪漫主义色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