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问答问题:
材料一 “盖免役之法……则使之家至户到,均平如一,天下之役,人人用募,释天下之农,归于畎亩.苟不得其人而行,则五等必不平,而募役必不均矣。……得其人缓而行,则为大利;非其人急而行之,则为大害。故免役之法成,则农时不夺,而民力均矣。”
——《临川先生文集·上五事札子》
材料二 臣(司马光)向上曾言:“教阅保甲,公私劳费,而无所用之;敛免役钱,宽富
而困贫,以养浮浪之人。使民失业,穷愁无告……此皆所害者大,所及者众,宜先变更。借令皇帝陛下独揽权纲,犹当早发号令。以解生民之急。”
——《续资治通鉴长篇》卷356
材料三 及神宗朝,荆公秉政……国事日非,膏肓之疾,遂不可治。后人但言其农田、水
利、青苗、保甲法为百姓害,而不知其移人心、变风俗为朝廷之害。其害百姓者,可以一旦为更。而其害于朝廷者,则数十百年,滔滔之势,一往而不反矣。
——《日知录·宋世风俗》
请回答:
(1)材料一、二争论的是什么问题?各自的理由是什么?
(2)材料—、二都谈到要关心“民”的疾苦,对此你有何看法?
(3)材料二、三的相同点、不同点是什么?
(4)三则材料所谈问题的根本目的是否一致?说明理由
之所以说戊戌变法是我国近代史上的一次思想解放潮流,主要原因是
A.变法有群众基础 |
B.变法采用的是改良的形式 |
C.变法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
D.变法表现了维新派勇于献身的精神 |
下列对于百日维新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全面反映了维新派的愿望和要求 |
B.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
C.有利于先进科学文化的传播 |
D.初步动摇了封建统治秩序 |
戊戌变法时期,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主要表现在
①不敢明确提出反封建的口号②依赖于没有实权的皇帝进行变法
③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④在变法中没有提出自己的核心主张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光绪帝支持、参与变法的目的是
A.答谢康有为救驾 | B.挽救民族危亡 |
C.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与权力 | D.做一个有为之君 |
下列不属于维新变法法令措施的是
A.鼓励私人办学 | B.京师设立农工商总局 |
C.精简机构,裁汰冗员 | D.行宪法,大开国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