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以外,其它类型的环境污染也已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保护环境应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此回答17~20题。
17.室内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是人们现代生活所使用的化工产品,如泡沫绝缘塑料制成的办公桌、化纤地毯及书报、油漆等,会不同程度地释放出某种气体,该气体可能是( )
A.CO2 B.N2 C.甲醛 D.甲烷
18.假如右图为某城市噪音地图的局部,图中曲线为等噪音量线(单位:分贝)。图中主要的噪声污染源可能是( )
A. 工厂和交通 B. 建筑和娱乐业
C. 网吧和歌厅 D. 采矿和伐木
19.高大建筑物的玻璃幕墙会产生的污染是( )
A.放射性污染 B.光污染
C.电磁污染 D.信息污染
20.关于土壤污染及其防治的正确叙述是( )
A.土壤污染都是由农业生产活动造成的
B.土壤自净能力很强,只有重金属能够造成土壤污染
C.治理污染的首要措施是提高土壤净化能力
D.研制使用可降解的农用地膜,可减轻土壤的“白色污染”
读“地球上雪线、温度、降水的分布图”回答8~9题。
图中①、②、③分别表示
A.雪线平 均高度、温度、降水 |
B.温度、雪线平均高度、降水 |
| C.雪线平均高度、降水、温度 | D.降水、温度、雪线平均高度 |
下列关于各地理要素分布特点及其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从副热带到极地南半球雪线几乎都低于北半球 |
| B.喜马拉雅山、天山的雪线均为南坡高于北坡 |
| C.降水最多的纬度,多为对流雨 |
| D.雪线平均高度受气温、降水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
读面等高线地形图,完成6~7题。
图中阴影部分表示某气候类型的分布,该气候区
| A.降水集中在冬季 |
| B.终年温和湿润 |
| C.受冬、夏季风交替控制 |
| D.全年降水稀少 |
与邻近地区相比,该气候类型在A处明显向内陆延伸得更远,主要影响原因是
| A.植被覆盖率与邻近地区有差异 |
| B.所处气压带和风带与邻近地区不同 |
| C.太阳辐射强度与邻近地区不同 |
| D.地形与邻近地区有差异 |
我国南方某中学地理研究小组对学校附近地区进行地理考察,绘制了如下地质剖面。运用有关知识回答3~5题。
队员在乙处进行考察,最可能发现的地理事物是
| A.火山口 | B.鱼类化石 | C.煤矿 | D.金属矿产 |
.队员发现,经过甲处的交通线明显多于乙、丙、丁三处,其主要原因是
| A.客货运量大 | B.地势相对和缓,工程造价低,难度小 |
| C.水源充足 | D.地势低,热量条件好 |
丙处正在新建一条南北向的铁路,你认为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是
| A.火山喷发 | B.断层下陷 | C.地下溶洞塌陷 | D.地下冻土融化 |
读部分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完成1-2题
关于此时地球公转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北极上方俯视逆时针近日点附近 | B.北极上方俯视顺时针近日点附近 |
| C.南极上方俯视逆时针远日点附近 | D.北极上方俯视逆时针远日点附近 |
如果此时视线与直射地球的太阳光线一致,则看到的地球日照图(阴影表示黑夜,空白表示白昼)正确的是

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影响,将会使泥沙的侵蚀动态、输送过程发生变化,进而影响沉积带中泥沙的沉积速率。下图为黄河中游地区气候湿润指标(计算公式:某一时期大水次数×2/(同一时期大水次数+大旱次数))和下游河道沉积速率随时间的变化统计图,读图回答29~30题。
19世纪以前,最能反映黄河中游地区植被严重退化的时间段是
| A.公元100~300年 | B.公元600~1100年 |
| C.公元1100~1300年 | D.公元1300~1800年 |
关于该图气候变化、人类活动与沉积速率的关系,描述正确的是
| A.气候变化越剧烈,沉积速率的变化也越剧烈 |
| B.下游河道沉积速率的波动增加主要是人类活动的后果 |
| C.中游地区气候湿润指标在公元1100年后的波动上升是植树造林导致的 |
| D.气候变化、人类活动与沉积速率基本呈现负相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