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0月8日,贵州省余庆县龙溪镇发生因亚硝酸盐引起的食品中毒事件,17人被确定为亚硝酸盐中毒,其中1人死亡。卫生部的相关数据显示,亚硝酸盐已经成为导致化学性食物中毒的最主要原因之一。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亚硝酸钠在外观、味道上与食盐极相似是容易引起误食中毒的原因之一 |
| B.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规定任何食品中不得含有工业硝酸钠 |
| C.长时间加热沸腾的水中的硝酸盐浓度较大,饮用后在人体内被还原成亚硝酸后,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
| D.可在腊肉、香肠等食品中加入少量的工业亚硝酸盐作为防腐剂和增色剂 |
下列判断中一定正确的是()
| A.若X、Y属于同主族元素,且相对原子质量:X>Y,则X失电子能力比Y的强 |
| B.若R2-和M+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则原子序数:R>M |
| C.若X、Y都是气态氢化物,且相对分子质量:X>Y,则沸点:X>Y |
| D.若M,N是同主族元素,且原子序数:M>N,则非金属性:M>N |
在1 100℃,一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FeO(s)+CO(g) Fe(s)+CO2(g)△H="a" kJ/mol(a>0),该温度下K=0.263,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若生成1 mol Fe,则吸收的热量小于akJ |
| B.若要提高CO的转化率,则应该加入适当的过量Fe0 |
| C.若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变化,则可以判断该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
| D.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若c(CO)=0.100 mol/L,则c(CO2)=0.0263 mol/L |
三氯生是一种抗菌剂,其结构如图所示,遇含氯自来水能生成有毒的三氯甲烷。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1 mol三氯生最多能与6mol H2反应 |
| B.三氯生的分子式是C12H6Cl3O2 |
| C.三氯甲烷与甲烷均无同分异构体 |
| D.1 mol三氯生最多能与7 moI NaOH反应 |
下列有关除杂质(括号中为杂质)的操作中,错误的是()
| A.福尔马林(蚁酸):加入足量饱和碳酸钠溶液充分振荡,蒸馏,收集馏出物 |
| B.苯(苯酚):加溴水,振荡,过滤除去沉淀 |
| C.溴乙烷(乙醇):多次加水振荡,分液,弃水层 |
| D.乙酸乙酯(乙酸):加饱和碳酸钠溶液,充分振荡,分液,弃水层 |
A是
一种常见的单质,B、C为常见的化合物,A、B、C均含有元素x,它们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产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X元素可能为铝或硅
B.反应①和②互为可逆反应
C.反应①和②一定为氧化还原反应
D.X元素可能是金属,也可能是非金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