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号《厦门商报》上有一则关于学校如何处理学生仪容仪表的新闻,就将之整理为两则相对型的材料。
材料一:为规范学生的仪容仪表,一学校不允许学生留长发,老师甚至校长在门口站岗,一发现不规范的,就用剪刀剪掉,一时间不少学生为飘落的头发伤心至泣;佛山一所中学要求女生不得留长发,否则不得进学校。
材料二:厦门某学校在全校集会时,校长发布新规———凡是期末各科成绩进入年段前20名的学生都允许漂染头发。全校哗然的同时,染发的学生都乖乖地“返彩归黑”。因为成绩好的学生不会漂染头发,而他们也禁不起舆论压力。因为同学看到了会说,“几日不见,学业大长,进入年段前20名,可喜可贺啊!”
(1)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2分)
(2)你对学生染发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5分)
“2010年快过完了。如果将这一年里的人和事凝固成最真切的记忆,你会选择哪个字来描述?”今日天涯论坛发起了年度汉字评选活动。截至目前, “哦”字暂时领先,其推荐理由:“轻轻一声哦,表示我已经知道。喊得再多,抱怨再多,一切如常。哦,包含了多少了然和无奈。”
请你写出你心中的年度汉字,并写好推荐理由。(要求,不得超过40字,不能与列举的两个例字重复)
推荐汉字:。
推荐理由:
阅读下列两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重庆市叫停对市级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跆拳道和散打等特长生的高考加分照顾。重庆市的这一做法引起社会的强烈反响,有人支持,有人反对。
材料二:浙江某校因航模比赛获高考加分的学生,多来自权势家庭,这一消息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人们对高校招生加分政策的公平性问题提出质疑。
概括以上两则材料的内容,不超过20字。
第16届亚运会于2010年11月在中国广州举行。广州亚运会志愿者的口号是“一起来,更精彩!”。这一口号是对所有希望参与亚运、服务亚运的志愿者的号召。志愿者作为亚运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有属于自己的标志。请你展开丰富的想象,介绍一下广州亚运会志愿者标志的内容和含意。(外文部分可忽略)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做题。
《解放日报》10月17日刊登余秋雨关于“上海世博会文化构想”的演讲及答问。在谈到世博会的中国元素时,余秋雨认为我们现在活着的每个人都是中国元素的当代的生命载体,我们每个人的高贵、自信、欢乐等就是中国元素的最佳体现。
北京奥运会的志愿者队伍后来成了“第一中国元素”。他们讲着流畅的外语,为外宾指路,帮助他们搬运行李,给他们介绍国内的山川名胜、风物特产……他们热情,大方,彬彬有礼,以自己对于祖国的热爱感染着外宾,他们成了中国元素的体现者。
请你写出一种“中国元素”,并对这一“元素”的主要表现和它所体现出来精神风貌作简要说明。(80字左右)
答:
随着社会的发展,有些词语也被人们赋予了新的含义,如“充电”,原来是指把直流电源接到蓄电池的两极上使蓄电池获得放电能力,现比喻通过学习补充知识,提高技能等。再如“放水”,原来是指把水放出去,而现在常指体育比赛中串通作弊,一方故意输给另一方。请在下面的词语中任选三个,解释其新产生的词义。
绿色亮点登陆接轨
答:(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