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张三编写的历史剧「七世纪商人李生传奇」,被学者批评其史实错误连连。剧中有以下几段情节,请依据历史知识判断,那一个选项依据的是正确的史实?

A.李生到长安做生意,他选择了位在长安城南,面对长安大街的住家,并改装为店面
B.接着李生来到苏州,苏州城内会馆林立,李生在会馆内认识了许多同乡
C.后来李生在广州经营奇珍异宝的贸易,接触的商人包括阿拉伯人,听到许多阿拉伯逸闻
D.最后,李生来到漳州,经营海外贸易,将中国的丝织品运往吕宋岛销售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在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本地人开酒馆也往往仿效汴京的旧俗,在门前张桂驴子灯;开茶馆则学北方张挂名人画像。更有趣的是,北人在吃笼饼、蒸饼的时候习惯于先生掉皮,原本是因为北地风尘比较大,但南方人也跟着学,去了皮才吃”。材料表明宋朝时期北方人南迁 ①带来先进生产技术 ②带来新的风俗习惯 ③导致经济重心南移④促进南北文化融合()

A.②③ B.①②④ C.③④ D.②④

1886年以前,茶叶、丝是中闰主要的出口商品。此后,豆类、草编、花生、桐油、猪鬃等商品出口数量日益增加。这说明19世纪末的中国()

A.小农经济的生命力十分顽强 B.社会生产力有较大提高
C.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资本主义经济缓慢起步

1957年7月31日,《浙南大众报》发文说:“‘包产到户’现在虽然已在许多地方被丢进了垃圾桶,但也还有一部分干部和农民眼睛未亮,‘抱着狐狸精当美女’,恋恋不舍。”上述材料说明()

A.文章作者极力推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B.“包产到户”不符合当时经济发展要求
C.当时在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上存在意见分歧
D.农业合作化运动符合生产力发展要求

阅读《1913年在中国的外商、华商投资棉纺织业情况统计表》,表中反映的情况最准确的是()


厂家数
开工纱锭数
布机数
外商企业
16家
338960锭
1986台
华商企业
25家
484192锭
2016台

A.一战期间,棉纺织业大幅发展
B.外商在华棉纺织企业严重萎缩
C.民族工业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D.棉纺织业中民族企业发展超过了外资企业

1937年7月,中国共产党郑重承诺:“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上述材料说明当时中国共产党()

A.实现了与国民党再度合作 B.改变了对国民党的根本性认识
C.放弃了民主革命的任务 D.调整了对国民党政权的政策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