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三编写的历史剧「七世纪商人李生传奇」,被学者批评其史实错误连连。剧中有以下几段情节,请依据历史知识判断,那一个选项依据的是正确的史实?
| A.李生到长安做生意,他选择了位在长安城南,面对长安大街的住家,并改装为店面 |
| B.接着李生来到苏州,苏州城内会馆林立,李生在会馆内认识了许多同乡 |
| C.后来李生在广州经营奇珍异宝的贸易,接触的商人包括阿拉伯人,听到许多阿拉伯逸闻 |
| D.最后,李生来到漳州,经营海外贸易,将中国的丝织品运往吕宋岛销售 |
《共产党宣言》的诞生表明()
| A.资本主义正在走向灭亡 | B.国际工人运动走向联合 |
| C.社会主义思潮由空想变成科学理论 | D.社会主义运动由理论变为实践 |
《明史》载:“(内阁)地居近密,而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阁权之重,俨然汉唐宰辅,特不居丞相名耳!”这句话指的是( )
| A.明朝的内阁就是丞相 | B.明朝宰相虽有其名却无其实 |
| C.明朝内阁承担了宰相的职能 | D.明朝的宰相帮助皇帝处理政事 |
2009年2月,温家宝总理访问英国,并在剑桥大学演讲,其中说道:“我深爱的祖国,古老而又年轻,历经磨难而又自强不息。”下列关于近代中国“历经磨难”与“自强不息”的对应组,不正确的是()
| A.鸦片战争——三元里人民抗英、中国人学习西方 |
| B.第二次鸦片战争——洋务运动、兴办民族企业 |
| C.甲午战争——黄海海战、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
| D.八国联军侵华——义和团运动、维新变法运动 |
以下是2008年海峡两岸实现直接通邮、通航、通商以后,大陆主要省市、地区对台贸易增长率统计示意图(单位:%)。由此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 A.民间团体协作交流对经贸发展具有主导作用 |
| B.地缘关系是影响两岸经贸发展的决定因素 |
| C.经济合作机制的建立是两岸经贸发展的关键 |
| D.民意基础、平等协商是两岸经贸发展的条件 |
“根据统计,国民政府在1938—1940年先后组织的大战役有:南昌会战、随枣会战、第一次长沙会战、1939年冬季攻势、桂南战役、绥西作战和枣宜会战等。第七次战役规模相当大,地域涵盖华东、华北、华中和西南地区,每次日军投入的兵力均在8—10万,中国军队投入的兵力至少在20万以上。……两年间,国民党军队共毙俘日军263,251人,同时也付出了1,019,911人的重大伤亡。”材料要说明的观点是1938—1940年间()
| A.国民党和共产党都是抗日的中流砥柱 | B.国民党积极抗战,给日军沉重的打击 |
| C.国共合作抗战,取得了抗战的胜利 | D.人民群众积极支持抗战,给日寇沉重的打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