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一:欧阳修为范仲淹作神道碑,记述他的生平和政绩,却未提到建设义庄的事。
资料二:钱大昕在七律范文正公祠中有云:「义田遗泽尚如新,古貌依稀佛地人」,「未登宰相输琦弼,已到真儒继孟荀」。
资料三:民国吴氏宗谱的家训有云:「子孙贵盛,家门之幸。当思范公,顾恤同姓。」
请依据这三条资料,选出适当的叙述
A.范仲淹建设义庄这件事,当时的人并未如后代的人们那样的重视 |
B.资料二与三高度评价范仲淹的义庄,反映宗族义田在宋代以后得到发展 |
C.清代与民国人们念念不忘范仲淹的义庄,是因为宗族义庄盛况不再,希望回复古制 |
D.钱大昕对范仲淹的评价采保留态度,认为他的政绩不如韩琦、富弼,只会发表空洞的议论 |
E.这三段资料提供了有关范仲淹其人其事的丰富史料,但对于了解宋代义庄的发展颇嫌不足
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是把改革开放推向新阶段的宣言书。因为“南方谈话”
A.深刻回答了束缚人们思想的重大问题 |
B.进一步阐述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
C.提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 |
D.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读下图,为了使星星之火发展为燎原之势,这一时期毛泽东的最大理论贡献是
A.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
B.提出了统一战线理论 |
C.提出了土地革命的路线 |
D.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思想 |
孙中山认为,西方国家贫富不均,劳资矛盾尖锐,“社会革命其将不远”,中国应该防患于未然,因此他提出了
A.民族主义 | B.民权主义 |
C.民生主义 | D.民粹主义 |
毛泽东说:“我在师范学校学习的时候,就开始读这个杂志(《新青年》)了。我非常钦佩胡适和陈独秀的文章。他们代替了已经被我抛弃的粱启超和康有为,一时成了我的楷模。”这段话表明,毛泽东
A.历来反对康梁维新思想 |
B.是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之一 |
C.曾经深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
D.在师范学校学习时已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
“维新派与保守派比的不是谁更‘新’,而是谁更‘旧’。只有更旧的学问,才能在理论上吻合‘孔子’的思路。”下列符合这一论断的是
A.《海国图志》 | B.《新学伪经考》 |
C.《变法通议》 | D.《天演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