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人们参观“巴黎公社墙”、观赏“公社战士英勇就义”图,其感受应不包括( )
A.马克思主义诞生背景的特殊 | B.公社战士的英勇不屈 |
C.当年阶级矛盾的激烈 | D.无产阶级革命道路的曲折艰难 |
钱穆说:“从汉代起,我们可以说中国历史上的政府,既非贵族政府,也非军人政府,又非商人政府,而是一个‘崇尚文治的政府’,即士人政府。”“士人政府”形成的思想条件主要是()
A.法家思想的衰微 | B.黄老之学被推崇 |
C.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 D.程朱理学的盛行 |
“故古者圣人以人之性恶,以为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故为之立君上之执以临之,明礼义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此言论说明荀子()
A.重视礼义教化 | B.强调严刑峻法 |
C.礼法并施 | D.主张依法治国 |
明末冯元飙说:“(阁臣)夫中外之责,孰大于票拟,有汉唐宰相之名,而更代天言……柄用专者莫如今日。”这反映出明末内阁()
A.控制了国家决策大权 |
B.上升为法定的行政中枢 |
C.权力和地位日益提高 |
D.阁臣专权超过汉唐宰相 |
“从理论上讲,秦汉以后的皇帝跟西周和西周以前的王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不是天下的共主而是独主,是国家所有人唯一的君主。”材料中“共主”到“独主”的变化反映了()
A.集体统治到君主专制的转变 |
B.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的过渡 |
C.诸侯割据到国家统一的实现 |
D.地方分权到中央集权的建立 |
俾斯麦企图建立一种特殊的德意志型的立宪议会制度,以达到保持普鲁士王朝政治统治优势之目的。这种设想在1871年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宪法》中加以定型。下列能体现这一目的的正确选项是()
A.联邦议会由民选产生 |
B.帝国议会掌握立法大权 |
C.宰相对联邦议会负责 |
D.帝国皇帝有主宰议会之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