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日本帝国主义侵华,中国人民应该记住的刻骨铭心的历史事实有()
①人类历史罕见的大屠杀:例如旅顺大屠杀、南京大屠杀…… ②亡我中华、灭我民族之心最急切的《马关条约》、“二十一条”、“三光政策” …… ③奇毒无比的“以华制华”政策:例如建立伪满洲国、扶植汉奸汪精卫…… ④独霸中国城市最多:例如从哈尔滨到广州、南京,从上海到太原……
A.①②③④ | B.①② | C.④③ | D.②③④ |
著名学者费孝通说通商口岸“是一个经济上处于劣势的区域向外开的一扇门……它的繁荣却并不代表它所在区域的繁荣”,只是一个经济缺口,吸取邻近乡村地区财富,经济上无法自给自足,富有消费城市特点,导致通商口岸周围的乡土经济进一步萧条。材料主要体现的是通商口岸
A.改变了所在地区的城乡经济结构 |
B.对中国城乡经济的破坏性作用 |
C.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
D.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
清道光帝收到耆英的奏折,更清晰地了解到英方的要求后,作了一些让步,下达谕旨(部分内容):“一、厦门、宁波、上海准其贸易,但再次强调“不准久住据为巢穴”;二、福州不准开放,不得已可改为泉州;三、香港仍坚持“赏借”;四、对于赔款不再反对,只是询问款项如何筹措”,该谕旨
A.颁发于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
B.隐含着天朝上国的外交观念 |
C.导致了社会性质的根本改变 |
D.坚决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完整 |
程颐说:“圣王为治,修刑罚以齐众,明教化以善俗。刑罚立则教化行矣,教化行而刑措矣。虽日尚德而不尚刑,顾岂偏废哉?”在此,程颐主张
A.德刑兼顾,二者不可偏废 | B.严刑酷法,规范民众习俗 |
C.教化百姓,有利国富民强 | D.崇尚道德,依法治理国家 |
明宪宗成化二十一年,工部奏准:“轮班工匠有愿出银价者,每名每月南匠出银九钱,免赴京,所司类赍勘合,赴部批工;北匠出银六钱,到部随即批放。”这表明此时
A.手工业技术人才过剩 | B.工匠一律以银代役 |
C.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 | D.官营手工业市场化 |
《唐会要》载:元和二年十二月敕:“自今已后,州府所送进士,如迹涉疏狂,兼亏礼教……虽薄有辞艺,并不得申送。如后举事发,长吏奏停现任。……并量事轻重贬降,仍委御史台常加察访。”可见唐朝科举
A.士人可直接报考进士 | B.重视对士人品德的考查 |
C.看重士人诗文水平 | D.由御史台主理考试事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