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某中学一研究小组就“同文馆”的历史进行探讨。他们在众多的材料中选择了时人日记、回忆录和后人著述等三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诡计本多端,使小朝廷设同文之馆;军机无远略,诱佳子弟拜异类为师。”
——清·李慈铭《越缦堂日记》
材料二  “同文馆于同治元年(1862年)成立。馆学最初只有英文、法文。……同文馆是成立了,但招不到学生,因为风气未开,无人肯入,大家以为学了洋文,便是降了外国。”
——齐如山《齐如山回忆录》
    材料三  “同文馆的学生并不多,1862年入学的仅10人,后增为30人,最多时也只有125人。1901年,该馆并入京师大学堂。……同文馆完全按正规的学校来办,入校学生不仅学外语,还学中文和自然科学。学制严格,八年毕业。……考试制度也很严格,月有月考,季有季考,岁有岁考。三年一大考。……总体来看,同文馆作为中国最早的近代新式学堂,其开一代风气之先的拓荒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李喜所《中国最早的外语学校——同文馆》, 载《中国礼制风俗漫谈》
(1)材料二与材料三中哪一则是原始材料?
(2)材料一反映了当时哪种人的态度?当时同文馆的处境如何?结合材料,分析出现这种处境的社会背景。
(3)结合上述材料,为研究小组写一则关于同文馆的简介。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维新思想的历史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3分)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以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既替余以蕙兮,又申之以揽芷;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
——屈原《离骚》
材料二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材料三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点秋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辛弃疾《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1)以上三位人物是我国古代不同时期的著名诗人。请分别指出其文学作品的体
裁。
(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屈原的诗歌体裁的主要文学特色和他的代表作。(4分)
(3)从材料二、三看,李白与辛弃疾的诗词表现了什么不同的时代特征?(4分)
(4)从以上描述中,你从中能得到哪些认识?(2分)

(13分)填表题:
在古代希腊、罗马文明之后,基督教会对两方世界近千年的思想统治,使人们的个人意识受到极大的压制。为此,不同国家、不同领域的杰出人士不顾教会势力的迫害和世俗的误解,在欧洲掀起了三次影响巨大的思想解放潮流,带领着人们迈进科学的理性时代。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表格。

名称
主要特点
兴起的根本原因
产生的共同影响
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启蒙运动

毛泽东说:“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据此你认为古典主义、浪漫主义、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潮流的盛行与当时历史条件有什么关系?

你能说出17世纪至19世纪资产阶级文学历经哪几个主要发展阶段吗?它们各有哪些主要特点?请每个阶段试举一例。

阅读下列材料
七月革命时,巴黎街头发生了巷战。在巷战中,一位名叫克拉拉·莱辛的姑娘,一马当先,在街垒上举起了象征法兰西共和制的三色旗。少年阿莱尔为把这面旗帜插上巴黎圣母院旁边的一座桥顶,最后倒在血泊中。画家目睹了这一悲壮的巷战景象,创作了《自由引导人民》这幅画,再现了硝烟弥漫的巷战场面。这幅画气势磅礴,结构紧凑,有强烈的感染力。
请回答:
(1)目睹“这一悲壮的巷战景象”的画家是谁?哪国人?
(2)这一作品属于哪种流派?这种流派的特点是什么?
(3)从这幅作品的创作过程来看,它之所以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