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1898年春在上海刊行,后曾三次被清政府下令毁版。此书遭毁版的原因是   (    )

A.宣扬经学 B.批判儒家思想
C.借“经学”之名,行“改制”之实 D.否定孔子的权威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容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诗存南渡后,入梦靖康前”本是对南宋偏安的伤感之词。20世纪30年代后期,文学家吴苾把自己的诗集取名为《南渡集》;历史学家陈寅恪也吟出了“南渡自应思往事”的诗名句。文人的这一表白有可能是“暗喻”()

A.对南宋南渡后的历史反思 B.对国民政府退守西南的失望
C.对渡江战役胜利在望的赞美 D.对红军长征脱险后的期望

吉尔伯特·罗兹曼在其主编的《中国的现代化》中说:“在中国国内,败给日本和拳乱的灾难性后果使统治集团认识到,继续阻止改革将是徒劳无益的。其后十年之内发动的颇具朝气的现代化运动,引进了新观念。”这里的所说的“新观念”是指()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体西用 C.立宪代议 D.三民主义

张传玺教授曾以“中国古代国家的历史特征”为题,从政治文明的高度,以翔实的资料为基础,史论结合,认为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具有明显“公天下”的因素;同时,还有不少学者认为,从制度文明的角度看,古代中国政治体制体现了“现代行政”的特点。若以此为研究主题,下列最合适的话题是(  )

A.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是民主制度
B.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与现代行政制度相似
C.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是君主专制的产物
D.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合理性与生命力

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列史实最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
B.“佃农所获,朝登垄亩,夕贸市廛”
C.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
D.“借问屋中人,尽去做商贾”

明朝时期出现了总结性的科技著作,《农政全书》就是代表,该书记载:“吉贝(棉花)则泛舟而鬻诸南,布则泛舟而鬻北。”《天工开物·布衣》也说:“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这反映出明朝()

A.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 B.城镇商业呈现繁荣景象
C.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D.纺织业呈现区域化趋势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