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浩瀚无垠的海洋似乎是永远也不会干涸的。大海中的水是怎么来的呢?
有学者认为,这些水是地球本身固有的。在地球形成之初,地球水就以蒸气的形式存在于炽热的地心中,或者以结构水、结晶水等形式存于地下岩石中。那时,地表的温度较高,大气层中以气体形式存在的水分也较多。地球在最初的5亿年,火山众多且活动频繁,大量的水蒸气通过火山口喷发出来,冷却之后便渐渐形成河流、湖泊和海洋,即所谓的"初生水"。
为了探寻地球水的渊源,人们还把目光投向了宇宙。科学家托维利提出假说:地球上的水是大阳风的杰作。大阳风即太阳刮起的风,但它不是流动的空气,而是一种微粒流或带电质子流。根据托维利的计算,从地球形成至今,地球已从太阳风中吸收了17亿亿吨的氢,若把这些氢和地球上的氧结合,就可产生153亿亿吨水。
科学家路易斯·弗兰克也提出了一个新理论:地球上的水有可能来自迄今为止还未观测到的由冰组成的小彗星。他在分析卫星图片时发现了一些黑色小斑点,而这些黑斑是高层大气中大量分子聚集而形成的气体水云。他认为,小黑斑现象是许多小彗星不断地把水从高层注入大气,形成彗星云团,而后化作雨降至地面。不久,在600多千米上空,他又发现了带状发光物,即含水破碎物留下的"尾流"。而这一高度恰好是此类彗星可能徘徊的地带。1990年,一块冰体从天而降,落在中国无锡梅村乡。我国专家潜心研究后认为,此冰块就是来自彗星。弗兰克理论还为一些未解之谜提供了解释。例如可能就是有大量的小彗星倾泻而下,造成地球气候剧变,才使恐龙及其他一些物种灭绝。1998年美国科学家打开了一块来自彗星的陨石,结果竟在里面发现了少量的盐水水泡!不久又发现另一块陨石里布满了奇怪的紫色晶体,这些晶体里竟然有水!
对于小彗星是否为地球带来过大量降水,科学家们正在不断地观察,不断地试验。
下列对"所谓的'初生水'"表述准确的一项是(

A. 存在于炽热的地心中的水蒸气。
B. 存于地下岩石中的结构水、结晶水。
C. 大气层中以气体形式存在的水分。
D. 由火山喷发的水蒸气冷却后形成的水。
2.

下列选项中,不能支持弗兰克理论的是(

A. 地球上的水有可能来自由冰组成的小彗星。
B. 在彗星可能徘徊的地带发现了含水破碎物留下的"尾流"。
C. 经我国专家研究,落在中国无锡梅村乡的冰块来自彗星。
D. 有的陨石里含有盐水水泡或含水的紫色晶体。
3.

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根据托维利假说,人类有可能利用太阳风获取更多的水。
B. 根据弗兰克理论,人类有可能借助彗星云团进行人工降雨。
C. 对地球水源的研究,有助于预见地球气候还将发生剧变。
D. 对地球水源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其他行星是否有水存在。
科目 语文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科普阅读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面是某校校庆前夕,四位校友发给联络办老师的短信,其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3分 )

A.获悉母校华诞,甚喜,届时定拨冗出席庆典,特此通知。
B.因事务繁忙,恐难以按时光临母校参与庆典,深表歉意。
C.虽身体欠安,但一定准时前往母校列席庆典,谨此奉告。
D.因航班取消,故不能及时赶到母校参加庆典,敬请谅解。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3分 )

A.“以前觉得国学都是些高深的学术研究,”一位市民告诉记者说:“听了谢教授的讲座,才发现它其实就在生活中,它教给我们很多为人处世的方法。”
B.钓鱼台,在北京玉渊潭公园东面,环境清幽,“台下有泉涌出,汇成池,其水至冬不竭。”(《明一统志》)
C.鲁迅以表现人生、改良人生为创作目的,他所描写的主要是孔乙己、华老栓、阿Q、祥林嫂……等这样一些最普通人的最普通的悲剧命运。
D.郭沫若绝对是个奇才。学医出身的他,一动手写诗,就成为诗坛巨星;一投笔从戎, 就官至高位;一搞学术研究,就拥有了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等诸多头衔。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我国许多城市都建立了食品质量报告制度,定期向社会公众公布检查结果,使那劣质食品在劫难逃
B.下半年,日元不断贬值,其势如破竹的下跌势头,使已经遭受金融危机重重打击的亚洲经济雪上加霜。
C.近年,学术造假盛行,影响极其恶劣。教育界委员呼吁,对造假者,要抓住一个,严打一个,以儆效尤
D.市中心商厦一楼的窗户全部焊有粗粗的铸铁护栏,消防专家指出,这样的做法是消防法规所令行禁止的。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

A.绸/ 论 搭/ 尝辄止 / 流水
B.察 / 难/ 惊整旗鼓 / 积难返
C.羞/ 免 奇/ 蕉 久不归 / 狐虎威
D.写 / 扰 / 兄道弟 / 心如意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中华民族有自己独特的月亮文化。
。祭月之举扩展至民间,民众亦有广泛的拜月习俗。
①且祭月的习俗绵延不绝
②现在北京的月坛即为明清帝王祭月的场所
③月亮崇拜古已有之——远古先民看见月出月落、月缺月圆
④自周朝起,中国就有祭月仪式
⑤内心感受到一股神秘的力量支配着大地,心生敬畏
⑥月亮称“太阴”,与太阳分别成为中华文化中代表阴阳的“两极”

A.③①⑤②⑥④ B.⑥④①⑤③②
C.③⑤⑥①②④ D.⑥③⑤④①②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