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某海滨城市一所学校的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实地考察了学校附近的一座山地。研究小组从M地(图甲)出发,在考察过程中,起初空气潮湿,气温每百米下降0.8 ℃,到某一高度后,空气逐渐干爽,气温每百米下降0.5℃。翻过山顶往山下走,气温每百米升高1 ℃。气温与所能容纳水汽的关系如图乙。回答下列各题。到达B时的气温为
A.22℃ B24℃ C26℃ D28℃题中描述“某一高度后,空气逐渐干爽”,该高度海拔为()
A.500米 B600米 C800米 D1000米
通过海面的热收支方式主要有辐射、蒸发和传导。图Ⅱ示意世界大洋海面年平均热收支随维度的变化。图中表示海面热量总收支差额、辐射收支差额、蒸发耗热量、海—气传导差额的曲线,依次是
A.Q4、Q1、Q3、Q2 | B.Q3、Q4、Q2、Q1 |
C.Q3、Q1、Q2、Q4 | D.Q2、Q3、Q1、Q4 |
下图为澳大利亚多年平均A月、B月近地面气压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A月甲地的盛行风向是()
A.东南风 | B.东北风 |
C.西南风 | D.西北风 |
下图中能反映A月份时,乙地竖直方向气温和气压 分布的是(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某地理小组于春分日在我国某地(如图所示,等高距为200米)进行地理观测。据此回答下列各题.图中Q地的海拔高度可能是( )
A.160米 | B.380米 | C.680米 | D.1080米 |
18时(地方时)位于Q地的观测者看到太阳在P地方向落下,据此判断图中A河段大致的流向是( )
A.北流向南 | B.东北流向西南 |
C.南流向北 | D.西南流向东北 |
“大洋一号”第22航次自2010年12月8日从广州启航,历时369天,经历了9个航段,航程64162海里,于2011年11月1一日上午9:30返回青岛,完成我国最大规模环球大洋科考,下图为此次科考的路线示意。从图中的萨尔瓦多看开普敦,方位与距离组合最接近的是()
A.西南,6000千米 | B.西北,10000千米 |
C.东南,6000千米 | D.东南,10000千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