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书、画是特定时代的产物。他们是艺术,同时也是历史。我们在学习欣赏文学艺术作品时,要关注从诗歌的咏唱和书画的无声的倾诉中折射出的时代光泽,学会从多种途径来感知历史,捕捉时代信息,把握时代脉搏。下列论述能符合上述观点的有
①“草书圣手”张旭的狂草体现了盛唐时代开拓奔放的时代精神 ② 颜真卿的楷书端庄浑厚、笔势开张、法度森严折射出唐王朝鼎盛,社会走上正规之时,法度和规范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需要。③ 宋代书法艺术出现“苏、黄、米、蔡”四大家,他们书法艺术各具情态、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提倡“我书意造本无法,点划信手烦难求”。这反映出宋代城市商品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样,社会平民化、世俗化。④ 中国印章的刻制讲究“印宗秦汉”。秦印雍容大度,精致不苟,折射出秦王朝一统天下,“以法为教”,继往开来的社会特征;汉印方正质朴,端庄豪放,蕴涵着大汉统一王朝的恢弘气势和“兼收并蓄”的文化特征。
| A.①②③ | B.①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1900年蔡元培在“征婚启事”中提出:第一,对方不缠足;第二,对方应识字读书、通文墨;第三,一夫一妻,自己不娶妾;第四,丈夫先死,妻子可以改嫁;第五,夫妻意见不合可以离婚。这说明
| A.废止缠足已经成为社会时尚 | B.新文化运动的社会影响深远 |
| C.传统婚姻观念受到新的挑战 | D.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已动摇 |
该图是我国一种经济形态的发展曲线图,下列关于这种经济形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它是近代一种进步的经济 |
| B.它的发展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 |
| C.它在近代遭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 |
| D.它一度成为中国占主导地位的经济 |
史学家费正清教授把“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他所说的“没有前途”,其根本原因是
| A.中国工业结构不合理 | B.工业区域分布不均衡 |
| C.社会环境未根本改变 | D.近代企业被军阀破坏 |
陈旭麓《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说:“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这里“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的本质含义是
| A.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
| B.有利于西学的传播 |
| C.瓦解了自然经济,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
| D.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
19世纪后期,青岛、烟台开埠通商,引发了山东省经济结构的调整。下表是章丘、济阳在20世纪
初花生种植面积占耕地百分比变化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1900年 |
1915年 |
1920年 |
1924年 |
|
| 山东章丘 |
0.1% |
35% |
45% |
50% |
| 山东济阳 |
0.2% |
15% |
25% |
40% |
①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②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③两地经济融入世界市场 ④经济作物种植比例上升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④ D.②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