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某种植物幼苗(大小、长势相同)均分为甲、乙两组后,在两种不同浓度的KNO3溶液中培养时鲜重的变化情况(其他条件相同且不变)。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3 h时,两组幼苗均己出现萎蔫现象,直接原因是蒸腾作用和根细胞失水 |
B.6 h后,甲组幼苗因根系开始吸收K+, N03-,吸水能力增强,使鲜重逐渐提高 |
C.12 h后,若继续培养,甲组幼苗的鲜重可能超过处理前,乙组幼苗将死亡。 |
D.实验表明,该植物幼苗对水分和矿质元素(K+, N03-)的吸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
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经历了漫长的历程,下列结论(假说)错误是
A.脂溶性物质更易通过细胞膜说明细胞膜是由脂质组成 |
B.提取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的脂质铺展成的单分子层是红细胞表面积2倍,说明膜中的脂质分子排列为连续的两层 |
C.电镜下细胞膜呈清晰的暗-亮-暗三层结构,罗伯特森认为生物膜由脂质-蛋白质-脂质三层构成 |
D.人鼠细胞杂交实验证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
与酵母菌相比,硝化细菌具有的特点是
A.无线粒体,只能通过无氧呼吸获得能量 |
B.无固氮酶,只能以含氮有机物作为氮源 |
C.无细胞核,只能通过无丝分裂方式繁殖后代 |
D.无染色体,只能在DNA水平产生可遗传变异 |
下列有关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病毒是一类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 |
B.蓝藻细胞具有细胞核且DNA分子呈环状 |
C.人体所有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相同 |
D.内质网膜和高尔基体膜都具有流动性 |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的实验时,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染色先用甲基绿染色,再滴加吡罗红染液 |
B.将涂片用8%的盐酸处理后就可直接用染色剂染色 |
C.观察时应选择染色均匀、色泽较浅的区域 |
D.如果用低倍镜看不到细胞,可先用高倍镜来观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