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杨丽萍:舞蹈是种信仰
曹玲娟
执拗地穿着绣花衣、麻布裤和布鞋,身形特别瘦小,说话时语调低沉轻缓。
近日,第九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上,杨丽萍带着倾心打磨的歌舞乐《藏谜》,再度艳惊了上海滩。谈起舞蹈,她冷静又痴迷,“舞蹈是什么?是语言、是信仰、是一种生活的方式……”
沉寂一段时间后,杨丽萍再度亮相舞台,这次她带来的是歌舞乐《藏谜》,她一出场表演的是藏族唐卡中的荷花度母。一朵红荷中,荷花度母被老阿妈的虔诚唤醒,翩然轻舞,恍若踏水而行……稍后,又一次出场,她身着黑衣长靴,和藏民们跳起狂放的夏拉舞,舞姿自在快活,几乎颠覆了舞迷们对她的既有印象。
这位从云南深山里走出来的白族女子,完全可以凭《雀之灵》、《两棵树》等作品,满足于“中国当代知名度最高的舞蹈家之一”这个角色。但之后,她却倾尽全力制作《云南映象》,将一群普通人推上舞台,让原生态歌舞一度成为舞台热潮。
杨丽萍从不认为自己要借这种方式来延长艺术生命,她甚至不乐意别人称自己为舞蹈家。她说,“我是山里人,我的家人对着山林田野都在起舞,汲水能歌、取火能跳。跳舞就是生活的一部分,这是永久性的,对吧?”
这些年,她拒绝了不少制作演出的邀请,直到藏族歌手容中尔甲找到她,希望能为“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的藏族人打造一部原生态歌舞。在她看来,舞蹈不再只是创作,而是学习、采集、呈现。“我走的地方越多,越是心焦。民间好多好东西都在逐渐消失,再不抢救就来不及了。”
《藏谜》几乎涵盖了西藏、青海、甘肃、云南、四川五省区藏区最典型的民间歌曲、乐器及舞蹈,比如音色悠扬的六弦琴、祭祀超度的大法号等与藏族生活息息相关的东西。“这部作品是我们对藏族文化虔诚之心的体现”,为此,她走遍了藏区。
《藏谜》的主角,是一年前还在放牧的藏民们。他们并不知道舞台是什么,他们只是在舞台上自由奔放地舞蹈,纯粹展示着对生活、自然、神灵的歌颂与膜拜。正是这种扑面而来的最原始的生命力,使得观众在台下感动得落泪。每次谢幕,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她说,“做《藏谜》是件很有福气的事,是从身体到灵魂的一种体验。”
这是个地道的民间艺术团,杨丽萍是这支团队里惟一的非藏族人。排练整整一年,艺术团没有任何收入,制作人容中尔甲背上大笔贷款,总编导杨丽萍一分编舞费都不肯收。“她是一个很单纯的艺术家,对艺术严谨到有些苛刻,对人却特别宽容。”容中尔甲说,从剧本的策划、编舞、主创班子搭建、服装道具设计到找衣服布料,事无巨细,杨丽萍都全力而为。
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副总裁韦芝曾在西藏生活工作多年,她评价说:“这部作品是近年来最有想象力的西藏歌舞集大成者。”
从《云南映象》到《藏谜》,杨丽萍从未特意从商业角度考虑舞蹈。“不用担心这个,认真的态度,再加上自我审美的品位,人们都需要好的精神食粮嘛。”
这份坚持,让很多同行钦佩。“云门舞集”创始人林怀民就曾公开赞扬,“这些年,无论在艺术道路上遇到多少挫折,杨丽萍都没有退缩。不跳舞,完全可以有很多选择,可她还是一直在舞台上跳缌这让我很佩服。”
“有生命的舞蹈,离人很近,它会像树一样生长,像河流一样流淌。”杨丽萍说,“我们跳的是命。”
杨丽萍常说,如果不跳了,她会回归自然,找个地方安安静静住下来。“外面有山,有水,有农田和民居,岛上有人捕鱼,有人织布,还有人在大榕树下晒太阳……”
(节选自《人民日报》2007、11、6)
16、根据全文,下面各句的内容不属于“再度艳惊了上海滩”的原因的一项是(  )
A、杨丽萍和藏民们跳的夏拉舞,几乎颠覆了舞迷们对她的既有印象。
B、杨丽萍倾尽全力制作《云南映现》,让原生态歌舞一度成为舞台热潮。
C、《藏谜》展示的是对生活、自然、神灵的歌颂与膜拜,表现出的是最原始的生命力。
D、歌舞乐《藏谜》涵盖藏区典型音乐元素,歌舞的主角是一年前还放牧的藏民们。
17、“做《藏谜》,是件很有福气的事。”对杨丽萍所说的“福气”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机会亲密接触藏区最典型的民间歌曲、乐器及舞蹈等与藏族生活息息相关的东西。
B、《藏谜》被韦芝赞誉为“是近年来最有想象力的西藏歌舞集大成者”。
C、亲身学习、采集、呈现了民藴许多正在逐渐消失的好东西,抢救了宝贵的民间艺术。
D、深入地理解了藏族文化,并对之生出了虔诚之心。获得了从身体到灵魂的一种体验。
18、“舞蹈是种信仰”,文章在哪些方面表现了杨丽萍的这一观念?请简要叙述。
答:                                                                         
                                                                             
19、最后一个自然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答: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实用类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对古典乐坛击一掌
施雪钧
过20世纪中期的辉煌年代后,古典音乐进入了多事之秋。
开音乐界潘多拉魔盒的是英国乐评界奇才诺曼莱布雷希特。他在《谁杀了古典音乐》一书中,将神圣的音乐界无情地捅了个大窟窿,告诉你一个另类音乐世界。这个惊世骇俗的宏著,列举出很多确切的证据以及活生生的例子,让你看到隐藏在串串音符之下的私欲。以往人们景仰和崇拜的古典音乐大牌明星、艺人,在他的笔下,一个个排队过滤。
坦率的说:对这本厚达400多页的书,笔者爱不释手,认为是近年来读到的音乐书籍中的好书。在钦佩作者的学识渊博、笔法犀利、目光敏锐的同时,更为诺曼的无畏勇气所感动。作为英国《每日电讯报》、《星期日泰晤士》报的专栏作家、音乐评论家,他有值得当今乐评家们认真学习的地方。
读西方音乐史,看到的差不多全都是正史和“神话”般的传奇。而诺曼却告诉我们书上很难看到的台前幕后的真相:“相比之下,帕瓦洛蒂一年进帐1500万美元,多明戈1000万美元,帕尔曼500万美元,穆特则为250万美元……古典音乐一方面衰落到需要靠政府的补助来维持一丝气息,一方面却有替特定艺人带来比不少运动转播广告收入还要高的酬劳。”作者痛心的写到:金钱,正在侵蚀音乐心灵并对古典音乐带来致命的影响。
何曾不是呢?诺曼幽默地说:B“乔治迈克打个喷嚏,古典音乐就染上了肺结核,迈克尔杰克逊因儿童性骚扰案被捕时,索尼古典立刻就被送进了监护病房。世界杯橄榄球赛的一场掷球争议,弄得卡纳娃无法上场献艺……还有:多明戈为了洛杉矶奥运会演唱会,毫无歉意地取消与柯文特花园早已签定的普契尼《西部女郎》的演出:卡雷拉斯因为非法索取及收受每场十万美元的演出暗盘而遭受罗马警方传讯;帕瓦洛蒂在贫困的菲律宾开演唱会,一张最高2500美元票价相当于一般人五个月的薪水,歌唱家们依然拿得心安理得……”
每当神圣的音乐响起时,普罗大众对大师和音乐家充满了虔诚之心。A人们不会想到,美妙旋律的背后是节节抬高的价码,金钱已经开始入侵音乐演出的品质。那些空中飞人与经纪人已经习惯在疲惫的赶场中对付价格不菲的音乐会。我相信,爱乐大众如果读到这些内容,对音乐的美感以及对大牌明星的虔诚之心,一定会打一些折扣。
在电器工业,军火工业主宰着古典音乐命运的今天,音乐产业已成为娱乐业的附庸。诺曼讥讽地说:4、“纽约第六大道或西雅图的一纸和约,就可以让全世界四分之一的古典音乐从此不见天日。音乐活动的命运在老板们手中钢笔落下的那一刻,便注定了任人宰割的命运。”可怜的古典音乐,过去纯朴真诚的欣赏环境和健康生态遭到了破坏,音乐品质的沦丧已流失了大量有素质的听众,前景开始黯淡。
也许有人会说,诺曼莱布雷希特的说法太偏激,危言耸听,或是庸人自扰。但笔者以为,尽管书中有些观点值得商榷,有些说法严厉了些,但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谁杀了古典音乐》一书,让你直面现实、思考未来,是本不能不看的书!
题目:
1.“对古典乐坛击一掌”的含义是
2. 诺曼打开的潘多拉的盒子是
3.文中划线的句子A的宾语是
4.仿写诺曼的讥讽,选择一个角度表述你对你所了解的音乐现象的评价

5、文中画线的句子B运用了修辞,其意义是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衙门村志异
谢友槿

我每年都下乡走走。辽西有许多村落,叫营子,或屯,由囤兵垦田演化而来;有许多庄,由清廷赏赐王公的庄园衍义而成。还有一种衙门村:大衙门村、小衙门村、前衙门村、后衙门村……衙门,没有官府的意思,是蒙族王府的坟茔地,派专人看坟。死人多了,活人跟着多了,娶妻抱子,炊烟袅袅,形成村落。
我对衙门村的老人,满怀敬畏。3.一溜儿老头,像阴地里的蘑菇,蹲在墙根下。晚春了,他们仍旧穿着棉袄、棉裤,像旧书插图里的庄稼人。在衙门村,如果死个老人,比死个年轻人更让我难过。年轻人对生活还不习惯,死的时候轻松多了。可是,一个人活了八十年、九十年,对生活已经烂熟,突然两腿一瞪,走了。这怎么受得了?
房东老爷子哈哈大笑,将我引为知己。老房东的墙上,挂一排各式猎枪,棚顶蜘蛛网颤悠悠垂下,又忽悠悠缩回去。蜘蛛结网几十年了,老人不准任何人碰它。蜘蛛精摆的是阴阳八卦,它盘踞在挂心,占卜着祸福吉凶,世事沧桑。
有个故事。老爷子带人砍伐树木,那是棵树霸。压得周围的树长不起来,活不成。树霸的根被砍断,还不倒,活成精了。伐树的汉子们唬得变色!老人猛然醒悟:你伤害了它,它恨,它要报仇!老人脱下布褂,朝山坡下忽悠一甩,树霸误以为是人,顺势扑下去,轰隆倒地了。
八位杠夫抬起巨大的原木,往木工作坊送。打头的吆喝:
齐步走呀!
众人和:嘿!
杠夫们奇怪,咋这般死沉,别扭?左边四位杠夫用右肩扛,右膀叫大肩;右边四位杠夫搁左肩扛,左膀叫小肩。迈左腿都迈左腿,抬右腿都抬右腿。谁迈错一步,被拽得一个趔趄,木头一扑楞,能把对面的杠夫的脑袋扑拉成血葫芦。一步不敢差!
一个年轻的扛夫小肩塌软了,小脸蜡黄,气喘嘘嘘,脚软得跟不上。打头的扛夫感觉出来,急得满头大汗,牙咬得咯蹦蹦响,却不敢嚷不敢骂,怕伙计慌了手脚,更糟!
老爷子扑上去,拖住伙计的杠头,挺起腰杆,瞬间,几十年前的力气重新回到了身体内。老人打胸腔深处吼出一身声:
迈左褪呀!
扛夫们得救似地叫出来!
我心中充满敬畏,跟随老爷子,背起猎枪,在山里转悠。一只鹰在天上盘旋,黑压压翅膀遮没阳光,羽肋白骨分外清晰。鹰影落在地上,像一只蝙蝠。老人皮肉皴皱,硬得像穿山甲。老人的影子在地上籁籁爬,怎么也撵不上那只“蝙蝠”。老人跟我叨咕:“野物不挡道。就甭开枪。”
我说:“咋?”
老爷子说:“你养儿育女,人家也生儿养女,各过各的日子。”
我笑了。
老爷子说:“其实,人和野物的日子,是连在一起的。“
我望着老爷子,说不出的动情。我把老爷子当做自己的亲人,把衙门村当做第二故乡。老人深沉地一笑,说:什么叫家乡?你在这里生活,不管你呆过多长时间,不能叫家乡;你在这儿出生,不能叫家乡;你在这儿有亲属,不能叫家乡;你有亲人埋在这里,这才是你的家乡你才能刻骨铭心地掂念它!
1.文中“志异”的具体内容有
2.“我对衙门村的老人,满怀敬畏”是因为
“我望着老爷子,说不出的动情。”是因为
3.文中画线的句子采用什么修辞方法,表现出了
4.老人为什么不准任何人碰蜘蛛网?
5.老爷子认为什么样才是家乡?你是怎样理解的?

6.怎么理解文中划线句子?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3题
和谐的文化传统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有生机和活力,要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要得到世界的广泛尊重,文化上的传统是一个民族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追溯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渊源,其实不难发现,中国传统文化历来注重“和合”思想。在中国古代经典论述中,“和”指和睦、和平、和谐;“合”指结合、融合、合作。“和合”并举,意为和谐、协调与合作。
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古代思想家就对“和合”思想进行了论述。儒家创始人孔子把“和”视为做人处事的重要标准,提出“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论语·学而》)这里的“和”,一意即“适合”,但亦可做“和谐”解。在孔子的思想体系里,“礼”与“和”,是互相作用的。“礼”的作用,是“和”,而“和”也是维系“礼”的重要手段,是最重要的。孟子也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就是说,要办成任何事情,最重要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合作。荀子的思想也是如此。他说:“义以分则和,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强则胜物。”(《荀子·王制》)可见,“和”的思想是先秦诸儒的共识,它与儒家的另一核心价值观“礼”是互为表里的。“礼”指一种既定的政治秩序,而“和”更是维持“礼”稳定的重要手段。“和”,不仅是一种政治手段,还是一种政治目的、政治价值。因此,与“礼”一样,“和”,即和谐、适合的思想,是先秦儒家重要的政治价值观。
“和合”思想作为中国古代先哲们对自然界、人类社会各种现象的本质的概括。它承认事物的差异性,如阴阳、天人等,同时又把具有差异性的事物有机地结合为一体,如阴阳和合、天人合一等;它并不否认矛盾和冲突的存在,主张防止过度的矛盾和冲突破坏不同事物相互依存、共同存在的环境基础。为了实现建立一个和谐的、秩序的社会的政治理想,中国古代的思想家们在政治理论、政治构想以及政治实践过程中,都设定了自己的价值原则。“礼乐制度”的制度安排、“中庸精神”的思想原则以及民本主义的政治诉求,即是为构建和谐、秩序的社会的理论主张。
秦汉以后,随着儒家学说在中国古代思想界统治地位的确立,“和合”思想被普遍应用,渗透于各个时代各家各派的思想之中,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被普遍接受和认同的人文精神和核心价值观。
与此同时,“和合”思想对中国历代对外交往方式也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华文化对其他文化并没有去排斥,而是一直保持一种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并最终实现与众多外来文化和睦共处、和谐发展。中国绝大多数王朝在建立起来之后,都注意止戈息武,强调“协和万邦”,实现“万国咸宁”、“天下太平”。特别是鼎盛时期的唐代“贞观之治”、清代“康乾盛世”,中央政府也多实行睦邻友好的政策,而不是向外侵略扩张,谋求霸权。中华文化是不断吸收外来文化以丰富自己的过程,并最终实现与众多外来文化和睦共处、和谐发展。
中国在融入世界的过程中,领悟了传统文化“和为贵”、“和而不同”的启示,中国所倡导的“和谐世界”理念,会对推动全球多元文化的共同发展,引领国际关系发展的新潮流起到积极的作用。中华民族在进一步解放思想的进程中,中华文化会为世界文化做出自己积极的贡献。
(2009年12月12日《人民日报》)
下列关于“和合”思想的论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礼之用,和为贵”, 孔子认为“和”是做人处事的重要标准, “和”即“和谐”。 B.“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认为要办成任何事情,和谐与合作最重要。
C.荀子说:“义以分则和,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强则胜物。”,“和”与 “礼”的本质是一致的。
D.“和”是维持“礼”稳定的重要手段。“和”是一种政治手段,是先秦儒家重要的政治价值观。

下列说法,不属“和合思想”作用的一项是

A.“和合思想”是中国古代的思想家设定自己的价值原则,构建和谐、秩序的社会的理论基础。
B.秦汉以后,“和合”思想普遍渗透于诸子百家的思想之中,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被普遍接受和认同的人文精神和核心价值观。
C.正是由于“和合”思想的影响,中华文化才最终实现了与众多外来文化的和睦共处、和谐发展。
D.“和合”思想必将会使中国更好地融入世界,会对推动全球多元文化的共同发展。

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一个国家或民族要得到世界的广泛尊重,和谐的文化传统是不可或缺的因素。
B.中国传统文化历来注重“和合”思想,“和合”并举,就是和谐、协调与合作。
C.和合”思想既承认事物的差异性,又把具有差异性的事物有机地结合成了一体。
D.唐代“贞观之治”、清代“康乾盛世”、中国倡导的“和谐世界”理念,都受到了传统文化“和为贵”、“和而不同”的启示。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文后各题
像桃花一样胜利
闵凡利
  ①当我发觉二〇〇八年的春日在某个早晨光临的时候,那时的桃花已经开了。桃花开得热热闹闹生机勃勃,在这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以一种傲视众生的王者之姿,站在那块属于她或贫瘠或丰腴的土地上,随杨柳风的婀娜妩媚,摇摆出不尽的妖娆和绚丽。
  ②游在这郁郁葱葱桃花的海洋里,我有一种被什么击中的感觉。这感觉来得突然而真切,使我的羞辱和自愧波涛一样地汹涌,在我心中来来回回地拍打。我无法去让自己坚强,以示自己是从不低头的硬汉,这个时候,我的自卑就似桃花那轰轰烈烈的芬芳,一览无余地淹没了我,我的呐喊和奋争在这粉红色海洋里,变成了一种颜色一缕花香。
  ③我知道,这个时候我想急切地融入桃花,和她一起抒写生命的开放,让生命的美丽在这个时候达到极致的辉煌和壮观。我明白自己,从田野的庄稼地里钻出没来得及抖掉头上的高粱花子,没有擦掉脚上的泥巴,就赤足走进城市加入他们的歌唱。放在他们当中我的形象不伦不类如同羊群里混入的一只马驹。我发觉周围的人们在以一种异样的眼光审视我,拷问我,他们的目光里燃着火苗,灼着我那敏感而又脆弱的心灵。我无法去回答他们,我知道我的解释微不足道,在他们的目光里只能换回鄙视和嘲讽,他们的高傲就似大公鸡的尾巴那样张狂而热,我无法面对但又必须得接受,我明白这是我的疼和痛,这是我的苦和忧。
  ④于是,白天我在城市里似一头套子里的牛勤恳而执著,在我的田里本本分分地耕作, 我的耕作使我的痛苦在那个时候似春日雨后的野草那样撒欢般疯长。因为我是人而不是牛,我有我的理想和追求,我有我的尊严和人格。可我不停的劳作使我换得的只是一顿加上玉米面的草料。我不明白这个城市怎么了,对我为啥这样的吝啬,让我流成河的汗水只换回几粒小小的瘪豆,我不知道现在这个城市为何以一种病态的红润上演着健康,而所有的一切深沉而又明了,让我无法去追问,只有在日坠西山,我踩着夕阳余晖用蹒跚的脚步叩响我的田野,我才发觉,我是那样的势利和俗气。这个时候,我的土地展开她博大的怀抱拥着我,给我拭涂着斑马花纹一样的道道伤痕,让它结疤,让它长成硬硬的茧。那个时候,我躺在田野那母亲般的怀抱里,我才明白:在城市里劳作是我生命的一种开放,就似今日艳丽的桃花。
  ⑤面对桃花,我才明白,融入这种灿烂其实并不是多么的艰难,桃花的美丽在于她超脱了世俗,以一种大真大诚向尘世献上她的纯和美,就似裸露的婴儿一样在朗朗的太阳下在众目睽睽下展示自己那无边无际的光华,在这样的时候,我明白了,痛苦的永远是我们。
⑥我就想急切地和桃花站在一起,在桃花那如潮的绚丽中洗涤自己的躯体。我的身体满是尘埃,几千年来的欲望和忧伤盔甲一样穿戴在我那疲惫的心灵上,任怎样的捶打漂洗,洗去的只是表面可怜的一丝。那时我才在桃花跟前低下了头。我知道,在春天这样的季节里,胜利的永远是桃花。
(选自《散文》2008年第6期)
结合语境,请具体说明第④段中作者为什么感到“痛苦”。
文章第①段对“桃花”的描写(桃花开得热热闹闹生机勃勃……摇摆出不尽的妖娆和绚丽),有着怎样的作用?请具体说明。
从全文来看,桃花给予了“我”怎样的启示?
本文题为“像桃花一样胜利”,有人建议改为“胜利的永远是桃花”,依据本文的内容,你认为哪一个题目更恰当?请谈谈你的理由。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文后各题
树上的天使
[美国]玛雅·瑞诺德斯·拉特森著小丹译
又来了,这些烦人的松鼠!我拽过枕头。狠狠地蒙住自己的脸,试图阻挡头顶上传来的噪音。然而,那些声响就如同魔音入脑般挥之不去。“该死的松鼠!”我暗暗咒骂。
每到半夜,屋外的松鼠们就开始搬运它们的美食——山核桃。而我却每每被山核桃砸落在屋顶上的声音吵醒,然后无奈地睁着双眼,听着头顶上山核桃不断砸在屋顶,再“咕噜噜”地滚落到地面的声音。
天知道我对此刻的清醒有多么的恐惧,我简直快要崩溃了!因为每到这个时候,我的脑子就会不由自主地想到那些如雪片般飞来的账单以及我已经拖欠了房东许久的租金。就在昨天,我刚刚向房东保证,会尽快结清所有的欠款并支付下周80美元的租金。房东答应了,但我想,她的耐心会很快宣布告罄。我是个初出校园的毛头小子,一点赚钱的门路都没有,而我头顶上还有恼人的松鼠让我不得不在半夜保持清醒。
无奈之下,我唯有打开《圣经》寻求帮助。忽然,我看到了这样一段话:“不要为明天忧虑。看天空中的飞鸟,它们既不播种也不收获,天父照样养活它们;野地里的百合花从来也不纺织,天父还打扮它们,给它们美丽的衣裳;地上的小草今天还在。明天就被扔进炉子烧了,天父还给它们青翠的外衣,更何况你们呢?岂不比它们贵重得多吗?”
我暗暗祈祷:主啊!既然您能喂养飞鸟,还有那些松鼠,我相信您也会保佑我的。最后,在被众多琐事折磨得筋疲力尽之后,我终于昏昏睡去。
第二天,我起了个大早,赶去教堂。会餐后,一位老妇人问我,能否送她回家。她告诉我,她的卡车坏了。
“当然可以。”我说。
在去她家的路上,她问我:“你喜欢吃山核桃吗?
山核桃?!我僵硬地笑了笑,反问道:“你为什么这么问?”我的耳边仿佛又响起了那些山核桃砸落的声音。
“我以20美元一袋的价格将它们卖给一家农场。”她回答道,“如果你喜欢,我可以以低一点的价格卖给你一袋,以报答你送我回家。”
就算白送我也不要。“不了,谢谢。”我说。我将她安全地送到了家。然后驱车返回。
一到家,我便倒在了床上,我太累了,也许我该午休片刻。但又一次,松鼠的骚动声在我头顶响起。这还没到半夜呢!我愤愤地想,它们就不能让我有片刻的安宁吗?
突然,就像被一个山核桃猛地砸中了脑袋,我灵光一闪:我明白了,财富就在我的头顶上!我从床上一跃而起,冲出屋子。我看到了,就在我的窗台下,已经积了厚厚的一大片山核桃。20美元一袋,我欣喜地想,只要卖出四袋就够付下周的房租了。而事实上,地上山核桃的数量已足以让我清偿所有的债务。
几年时间很快过去了,我的生活正慢慢好转。而真正让我对生活充满感恩的,并不是那些山核桃,而是上帝派来的天使一一一它们就住在树上,它们告诉我:上帝就在我们身边。
(选自《海外文摘》)
“我”为什么觉得山核桃砸落在屋顶上的声音像“魔音”?(5分)
文中画线的两处,分别表达了人物怎样的心理?(6分)
(1)你喜欢吃山核桃吗?(3分)
(2)我僵硬地笑了笑(3分)
文中写阅读《圣经》这件事与山核桃有什么联系?请简要分析。(6分)
最后一段写“生活正慢慢好转”并赞美松鼠是“天使”,请探究作者这样写的作用。(6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