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题目。
中国的两河文明
近几十年来,在长江流域发现了不少重要的新石器时代、铜器时代的考古遗址。于是,有人借用一个老词儿,称中国的上古历史是又一个“两河文明”。
中国的“两河”,比原来常说的“两河”,即西亚的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要长大得多,两岸也辽阔得多。中国的“两河文明”需另有个说法。
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历史上有苏美尔等古老文明发祥,两河合力浇灌,养育出灿烂成就。两条河流在人文发展上有明显的“一体化”特点。
中国的黄河、长江,在养育早期文明方面,很难说一体化。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与长江流域的新石器文化不同,是两大类各自成长的原始文化,互不统属。即使到了铜器时代,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的人文关系也不是那么清楚。最早何时共尊一个王权,还是个尚待研究的问题,不过显而易见的一点是,黄河、长江的统一比西亚那两河的统一要难得多,也伟大得多。
在中国早期国家阶段,所知力量最大的王权,即夏朝和商朝,都在黄河流域。黄河流域的夏王权势力是否曾到达长江流域,历史学家对此多抱怀疑态度。商朝的势力到没到长江,本来也是否定的人多,赞成的人少,但是最近几十年来的考古发现提供了一些有利于赞成派的观点,问题开始变得有趣。1974年湖北黄陂盘龙城商代遗址的发现,各种铜器、陶器的风格与郑州商朝都城遗址的相同。根据这些实物证据推测,很可能是黄河流域商朝的一支贵族率人来到这里筑城定居。如果这位贵族不是偶然来到这里,而是履行商王的一项部署,那么我们可以说黄河流域商朝的王权到了长江。
不过,盘龙城商朝据点的政治意义,必须有更实际的经济、军事或信仰的说明,才站得住。无端的领地扩张在商代是不应存在的。在长江流域,不断有铜器时代的重要遗址发现,犹如惊人重笔勾勒出长江流域的铜器文明,最有名的当属江西新干大洋州、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在考虑盘龙城商朝据点的战略意义时,一批商周时代的铜矿遗址在长江中游的发现尤其值得注意,它可能提示着北方早期王权觊觎长江的一个重要原因。以文明特征而论,没有铜器不成商朝,商王朝对于铜矿资源的控制一定不吝代价。所以一些考古学家推测,盘龙城商朝据点与控制长江中游的铜矿可能有关系。经济的需求(铜矿)导致政治行为(诸侯据点),在理论上没有问题,在史实上也很有可能,也许黄河与长江的政治结合就是这样开始的。
1.联系全文,下列对“另有个说法”含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西亚两河文明比较,中国的两河文明在人文发展史早期“一体化”的特点不明显。
B.中国的两河流域不像西亚的两河流域那样,文化上互相统属,政治上共尊一个王权。
C.与西亚两河文明比较,中国的两河文明“一体化”过程是一个艰难的历史过程。
D.中国的两河流域不像西亚的两河流域那样,合力浇灌,共同养育出灿烂的文化成就。
2.下列是对“黄河、长江的统一比西亚那两河的统一要难得多,也伟大得多”的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两河流域辽阔宽广。
B.中国两河之间相距遥远。
C.黄河流域的文化与长江流域的文化各自成长,各成体系。
D.统一不仅要有政治上的需求,而且还要有经济上的需求。
3.下列可作为两河“共尊一个王权”的最重要证据的一项是
A.商王朝曾派人率部到盘龙城筑城建立据点。
B.在湖北黄陂发现的盘龙城据点有重要战略意义。
C.长江流域不断有铜器时代的重要遗址发现。
D.长江中游地区发现了一批商周时代的铜矿遗址。
4.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的“两河”要比西亚的“两河”长大、广阔得多,因此,中国的“两河文明”要比西亚的“两河文明”灿烂得多,伟大得多。
B.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与长江流域的文化,自成体系,互不统属,可见,中国的古代文化没有出现过“一体化”。
C.到目前为止,在长江流域只发现了商朝据点遗址和一批商周时期的铜矿遗址,这说明北方王朝对长江流域的控制不会早于商代。
D.以文明特征而论,没有铜器就不成商朝。四川广汉三星堆铜器文明遗址的发现,说明商朝的政治势力已经控制了四川广汉。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徽州尽管处于山越之地,。,。,,。
①崇山峻岭的屏闭又使徽州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文化区域②但其主体文化却并非山越土著文化③最后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地方文化——徽州文化④“自昔战乱,中原衣冠多避地来此”⑤在这里中原文化、土著文化以及汇聚于此的各地多种文化相互碰撞⑥为徽州奠定了丰厚的正统中原文化根基
A.②④⑥①⑤③ | B.⑤①③④⑥② | C.②④③①⑤⑥ | D.⑤①⑥②④③ |
下列各句中,表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托尔斯泰与甘地主张绝对“非暴力”的原因,正是因为他们明白用血腥的手段难以实现真正文明。 |
B.地震发生后,当地政府及武警官兵全力救助灾民,目前灾区群众已住进了临时帐篷,以防余震发生。 |
C.中新网报道,著名演员张国立之子张默涉嫌容留他人吸毒一案,将在海淀法院公开依法开庭审理。 |
D.投资环境的好坏,服务质量的优劣,政府公务人员素质的高低,是地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在我的印象中,孔子都是亲切随意,如坐春风,自如自在地发表他的观点,不拿架子而棱角自见,不事喧哗而锋芒难避。 |
B.伯恩斯指出:这不是一个石破天惊的大预言,但是我们发现了青少年的大脑回应与最终卖座的歌曲数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
C.这部描写母爱的外国小说,因为翻译的原因,语言艰涩难懂,错字连篇,而且某些篇章格调低下粗俗,真让人不忍卒读。 |
D.辛弃疾继承发扬了苏东坡豪放词风,以翻云覆雨的笔力,激昂跌宕的气势,抒情言志,针砭时弊,在南宋词坛独树一帜。 |
下列词语中加横线的字,每对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骊山/黄鹂寂寥/绸缪坼裂/挥斥方遒 |
B.玉簟/蕈菌伶人/囹圄鸿鹄/明眸皓齿 |
C.岩扉/绯闻溽暑/被褥荠麦/光风霁月 |
D.渔樵/憔悴校尉/校样门槛/直栏横槛 |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困倦中我睁开眼,如闪电掠过黑夜,我的眼睛之一亮——那是海吗?,,, ,。我实在看不出这实际上虚无缥缈的海市,同实实在在的风景有什么区别。
①那一定是个好去处②水上横着一道长长地长满树的湖堤
③灰蓝色的水波漾溢弥漫④那水想必是清凉甘甜的
⑤水面上还映着绿树朦胧柔美的倒影
①②⑤③④ B.③②⑤④① C.④⑤③②① D.②③⑤①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