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宁诗,然后回答问题。
祭常山回小猎①
苏 轼
青盖前头点皂旗,黄茅冈下出长围。弄风骄马跑空立,趁兔苍鹰掠地飞。
回望白云生翠谳②,归来红叶满征衣。圣朝若用西凉簿③,白羽犹能效一挥。
注释:①诗作于密州知州任上。是年十月,诗人到郡城南二十里的常山祈雨,回来路上和同官在常山东南的黄茅冈举行了一次习射会猎。②翠谳:苍翠的山峰,指常山。③西凉薄:晋将军谢艾,本书生,善用兵,胜仗无数。④白羽,即白色的羽扇,儒将所持。
⑴此诗颈联写景有什么作用?尾联用典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
⑵诗人在颔联剪取两个猎射场面进行精细描写,请从炼字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
宿彭蠡馆
罗隐
孤馆少行旅,解鞍增别愁。远山矜薄暮,高柳怯清秋。
病里见时态,醉中思旧游。所怀今己矣,何必恨东流。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颔联。
作者在诗中流露的情感有哪些?请结合全诗概括。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
满江红·山居即事
辛弃疾
几个轻鸥,来点破,一泓澄绿。更何处,一双①,故来争浴。细读离骚还痛饮,饱看修竹何妨肉。有飞泉,日日供明珠,三千斛。
春雨满,秧新谷。闲日永,眠黄犊。看云连麦垄,雪堆蚕簇,若要足时今足矣,以为未足何时足。被野老,相扶入东园,枇杷熟。
注:①:一种水鸟。
词的上、下阕分别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请简要概括。
“若要足时今足矣,以为未足何时足”,如何理解词人的“足”与“未足”?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唐诗,完成小题。
子夜吴歌·秋歌
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首联是从哪些角度来写秋的?此联有何作用?请分点概述。
诗最后联用了什么手法?此联拓深了诗歌怎样的主题?
答: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小题。
送丘为落第归江东
王维
怜君不得意,况复柳条春。为客黄金尽①,还家白发新。
五湖三亩宅,万里一归人。知称不能荐②,羞为献纳臣③。
【注】①《战国策·秦策》载,苏秦游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②称,称衡,有才辩,孔融曾上表推荐他。③献纳臣:进献忠言之臣,这里是诗人自指。对本诗首联进行简要赏析。
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本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
屈原庙
粱辰鱼①
寒云掩映庙堂门,旅客秋来荐水蘩②。
山鬼暗吹青殿火,灵儿③昼舞白霓旛。
龙舆已逐峰头梦④,鱼腹空埋水底魂。
斑竹丛丛杂芳杜⑤,鹧鸪飞处欲黄昏。
[注]①梁辰鱼:戏剧家,生活在君庸臣昏、阉党当政的明末时代。②水蘩:即白蒿,可食,古代用为祭品。③灵儿:与“山鬼”皆为屈原作品中民间传说的山神、仙灵的形象。④峰头梦:指楚怀王梦与巫山神女在阳台幽会之事。⑤杜:指杜蘅,香草名。在“鱼腹空埋水底魂”一句中哪个字用得最妙?请作简要赏析。
诗的尾联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这样结尾有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