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 楼
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
【注】①玉垒:山名,在今四川茂汝。②北极:即北极星,喻指唐王朝。③西山寇盗:指吐蕃。④梁父吟:诸葛亮遇到刘备前喜欢诵读的乐府诗。
⑴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5分)
⑵尾联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5分)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山水田园诗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1~2题。
菩萨蛮 ·北固题壁
【清】郭麟
青天欲放江流去,青山欲截江流住。侬也替江愁,山山不到头。
片帆如鸟落,江住侬船泊。毕竟笑山孤,能留侬住无?

1.

简析"片帆如鸟落,江住侬船泊。"中"住"字的含义。

2.

词的上阕说"依也替江愁",下阕说"毕竟笑山孤","愁"与"笑"是否矛盾?为什么?

阅读下面两手唐诗,按照要求作答
峡口送友人(司空曙 唐诗)
峡口花飞欲尽春,
天涯去住泪沾巾。
来时万里同为客,
今日翻成送故人。
送蜀客  
剑南风景腊前春,   
山鸟江风得雨新。   
莫怪送君行较远,   
自缘身是忆归人。

1.

"峡口送友人"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通过哪些意象表达出来的?

2.

两首诗在抒发送别之情的同时各表达了什么情感?

3.

有人认为"峡口送友人"采用了正面烘托的手法,"送蜀客"采用了反面烘托的手法,你是否同意,请说明理由。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古风(其三十九)
李白
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辉,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栖鸳鸾。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①徂辉:落日余晖。②枳棘:枝小刺多的灌木。③鸳鸾:传说中与凤凰同类,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1.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前四句,写诗人登高望远,看到天高地阔、霜染万物的清秋景象,奠定了全诗昂扬激发的基调。
B. 诗中"荣华东流水"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古来万事东流水"表达的意思有相似性。
C. 七、八句借助于描写百日将近、浮云变幻的景象,形象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世事人生的感受。
D. 九、十句的意思是本应栖息于梧桐的鵷鸾竟巢于恶树之中,而燕雀却得以安然地宿在梧桐之上。
2.

结合全诗,简述结尾句"剑歌行路难"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1~2题。
望江东
黄庭坚
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住。   
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又还是、秋将暮。
[注] ①阑:阻隔;阻拦。②直饶:纵使。分付:交付。

1.

简析"隔"字的双重意蕴。

2.

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上片或下片。

阅读下面的散曲,完成第1~3题。
[越调]平湖乐
尧庙秋社王恽
社坛烟淡散林鸦,把酒观多稼。霹雳①弦声斗高下,笑喧哗,壤歌亭外山如画。朝来致有,西山爽气,不羡日夕佳。
[注]①霹雳:琴名。

1.

简要描述尧庙社日中的村民活动。

2.

对这首散曲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曲描写尧庙社日活动情景,展现了当地的民风民俗。
B. "社坛烟淡散林鸦"暗示了村民举行祭祀活动的季节。
C. "山如画"描写远山明丽的风光,渲染烘托社日活动。
D. 本曲用词清新高雅,但是整体仍不失通俗朴茂的本色。
3.

"不羡日夕佳"化用了高中课本哪首诗中的诗句? 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