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26日,在西班牙塞维利亚召开的第33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审议了通过了中国申报的五台山项目,决定将其作为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对文化遗产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②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③各国文化遗产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生动体现
④各国的文化遗产都能成为世界遗产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近年来,我国在世界许多国家成功举办了“中国文化周”、“中国文化月”、“中国文化年”等活动,受到普遍欢迎。假如你看到了反映我国文化走向世界的成就展后,要求你写一篇读后感,需要确定一组体现符合我国对外文化交流的政策或主张的关键词。你认为下列各组中最准确的一组是()
A.相互借鉴、加强融合、维护我国文化安全 |
B.和平相处、文化渗透、提升文化软实力 |
C.尊重差异、理解个性、维护和固守传统文化 |
D.相互尊重、和睦相处、各国文化一律平等 |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播出后,迅速跻身微博热门话题榜。人们热议的不仅是该片中让人垂涎欲滴的中华美食,还有片中所流露的让人感动的人文关怀,及其所引发的亲情、乡愁。由此可见,这部纪录片()
A.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 |
B.激发了全民族文化创造力 |
C.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 |
D.展现了民族文化的包容性 |
台湾亲民党宋楚瑜访问大陆期间,到湖南省时用地道的湖南话说:“各位乡亲,各位乡党,楚瑜带着堂客回来了”。在这件事表明()
A.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
B.经年累月形成的文化习俗对人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
C.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
D.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 |
有人认为:文化是经济、政治的派生物和附属品。其错误在()
A.否认了经济对文化的决定作用 |
B.否认了政治对经济的反作用 |
C.否认了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 |
D.否认了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
有人说,外国文化年或者中国文化年,都是双方战略合作思路中“以文促经”的考虑。这说明()
A.文化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
B.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
C.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给经济以重大的影响 |
D.文化发展始终与经济发展同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