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普遍关注的问题。据此完成(1)~(2)题。
(1)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面临的困境是(  )
①人口增长趋向零,老龄人口比重大,就业人口日趋不足 
②农业资源日趋紧张,接近资源承载的极限 
③环境污染局部基本得到控制,但自然生态日趋恶化
④粮食需求迅速增加,后备耕地资源不足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要保持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就应更多地从环境中索取,满足生活、生产的需要
B.近几年来,夏天越来越热,除了温室效应外,太阳高度也变高了
C.保护环境最好的办法是依法办事,按经济规律办事,个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
D.水土流失和荒漠化是我国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

科目 地理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容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读下图(图中阴影部分为黑夜,∠POQ=60°,∠POM=30°),完成下列问题。

图示时刻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可能是(  )

A.23°26′S,120°E B.23°26′S,120°W
C.23°26′N,60°E D.23°26′N,60°W

图示时间,下列地理现象可信的是(  )

A.塔里木河出现断流现象 B.伏尔加河正值枯水期
C.长江三峡水库正值泄洪期 D.密西西比河出现凌汛现象

下图表示岩石圈与水循环的关系。A、B、C表示三大类岩石,甲、乙、丙、丁为海陆间循环各环节,箭头a、b、c、d为岩石圈与水循环各环节的作用。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A、B、C中,其形成与水循环类型有密切关系的组合正确的是(  )
①C—海陆间循环 ② B—海陆间循环 ③B—陆地内循环 ④C—陆地内循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D.①④
若乙为水汽输送,a、b、c、d的含义和下列地理现象成因相符的是(  )
①a—四川盆地多夜雨  ② b—云贵高原多地下河
③c—东非高原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④ d—长江三角洲的形成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读某日上海近地面等温线(°C)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M地的气温最可能是(  )

A.3.4℃ B.4.6℃ C.5.3℃ D.6.2℃

图中表示上海市区与N地之间的环流形式正确的是(  )

下图是沿36度纬线某月平均气温曲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该月平均气温,图中②地高于附近地区的原因是(  )

A.海拔低,太阳高度大,日照时间长
B.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晴天多
C.受沿岸暖流影响,增温增湿显著,大气逆辐射强
D.位于山间盆地,海洋影响小,日照及地面辐射强

有关图示地区气温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气温日较差⑤地比④地小
B.气温年较差①地比③地大
C.该月等温线图上,①地附近等温线凸向北方
D.该月等温线图上,③地附近等温线凸向赤道

象山某中学的一对科考小组在某地进行地质考察,该地大约在25°N,110°E。下图为某同学绘制的地貌素描图。回答下列问题。

该地质考察队的大致位置应该在()

A.滇 B.桂 C.粤 D.蜀

关于C处和D处地貌的形成原因,下列说法较为科学的是(  )

A.C处—流水侵蚀作用 D处—流水沉积作用
B.C处—风力侵蚀作用 D处—风力沉积作用
C.C处—流水沉积作用 D处—流水侵蚀作用
D.C处—风力沉积作用 D处—风力侵蚀作用

在PQ这条考察线路上,有一名同学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两侧的三角形陡崖一字排开;A1与A2、B1与B2山脉并不相连,但岩石类型和组合形态相同;多条河流不约而同地拐了个弯。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①PQ线两侧的地层形成在同一地质时代 
②PQ线两侧的地层发生水平错位
③PQ线的地质构造是向斜谷地 
④PQ线的地质构造是断层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