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上海轮船招商局成立于1872年,是晚清洋务运动中官督商办企业之一。作为中国第一家近代民族工商企业,招商局进行了诸多的探索。在初期的资本筹集方面,招商局在中国率先启用股份制企业组织形式,使招商局成为近代中国第一家以西方股份制企业为学习对象的新型股份制企业。在招商局的带动下,兴办股份制企业在中国迅速蔚成风气。1872年,股份制企业只有招商局一家,到1887年,在《申报》上公开登载股票价格的企业就达36家。招商局对中国近代经济的开创作用,还表现在它以其先行一步积累起来的资金、人才、管理经验等,或直接创办、或参与投资、或派员管理,带动了一批新兴民族工商企业的兴起。
材料二 外国轮船公司本来在中国的航运业中占据着绝对的垄断地位,轮船招商局创办之后,依靠政府的支持,于1877年以220万两收购美国旗昌轮船公司的产业,船只由12艘增至30余艘。实力大增。外国的轮船公司明显感受到巨大的威胁,于是联合起来以削减运价来挤压招商局。李鸿章利用政治资源采取多种措施,促使外国轮船公司不得不与上海轮船招商局达成协议。协同价格。上海轮船招商局转危为安,在中国的航运业力压外国公司,第一次在对外国公司的商战中占得上风。
(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上海轮船招商局对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材料三  1883年,盛宣怀担任专为他设置的督办一职后,上海轮船招商局的发展道路转向了对外多层次宽领域的投资。……为了捞取足够的政治资本,盛宣怀虽然面临着诸多的困难也要竭尽全力扩展其势力范围。即尽可能的涉及更多的行业和资本。在1895年之后,招商局总共向外进行了十九项投资。投资的对象包括煤矿、纺织、铁厂、银行、铁路等领域,几乎囊括了晚清时期所有的洋务行业。总的投资额大约在286万两之巨,……无论从数额还是投资的频率看,都高得惊人。但回过头来看,上海轮船招商局的本行航运业却一直不见大的增长,甚至有些时候出现倒退的情况。
材料四 清政府的官员普遍认为,上海轮船招商局起自官本,赚取利润后就应该报效朝廷了。清政府的官员们想法设法要从招商局拿走资金,以作他用。这其中不乏像刘坤一这样的洋务大臣。具体的情况见下表:

年代
项目
白银(两)
1890年
江浙赈捐
20000
  1891年
预备救灾捐款
100000
1894~1908年
慈禧生日捐款
1688400

(2)依据材料二、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上海轮船招商局衰败的原因。
(3)简述从上海轮船招商局衰败的原因中得到的启示。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交通工具对生活的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许多评论家指责他(克伦威尔)是伪君子,指出他虽然总是在口头上赞成议会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反对独断专行的统治,但是在事实上却建立了一种军事独裁统治。
——迈克尔·H·哈特《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
材料二:在我们的时代,有许多人怀着巨大的敬意回忆起克伦威尔,他是一个虔诚的为了国家的自由而奋斗的战士。
——纳萨尔奇·克鲁奇《克伦威尔的历史》
材料三:虽然,天下人云者,常人居其千百,而非常人不得其一,以常人而论非常人,乌见其可?故誉满天下,未必不为乡愿;谤满天下,未必不为伟人。语日:“盖棺论定。”吾见有盖棺后数十年、数百年而论犹未定者矣。各是其所是,非其所非,论人者将鸟从而鉴之?
——梁启超《李文忠公事略》
请回答:
(1)根据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一、二的观点。
(2)在人物评价问题上材料三表达了怎样的观点?分析影响人们对历史人物评价的因素。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当威尔逊将十四点计划带到巴黎兜售时,劳合·乔治讽刺的说:“这位充满理想的总统真把自己当作一个传教士,他的任务是拯救欧洲困苦的异教徒。”克里孟梭说:“威尔逊说起话来像个基督耶稣,做起事来像个劳合·乔治。”
材料二:美国外交政策的首要目标是创造条件,使我们能和其他国家能共同建立一个一种不受逼迫的生活方式。……我认为,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自由国家的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是外来压力企图加于他们的奴役。我认为我们必须援助自由人民以自。己的方式来规划自己的命运。全世界自由的人民指望着我们支持他们,维护他们的自由。如果我们领导不力,我们就可能危及世界和平,……而且肯定会危及我们自己国家的利益。
——杜鲁门在国会两院联席会议上的讲话(1947年)
(1)克里盂梭说威尔逊“做起事来,却像个劳合·乔治”,指的是威尔逊的什么行为?英国和法国抵制美国的十四点计划的本质是什么?
(2)杜鲁门是在怎样的国际环境下提出他的这些主张的?他的这番讲话表明美国外交政策有什么特点?

【近代社会的民毒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妥律实施和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议会议员之选器应是自由的。……议令之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的自由,不,史在靛,全以外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弹劾和询问。
——英国《权利法案》
材料二:美国1787年宪法是迄今为止,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人类智慧和意志所创造出的最美妙的杰作。
——英国威廉·络莱斯顿
材料三:美国妇女为选举权上街请愿

材料四: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沦、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国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主要取得了什么权力?该法案的实质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威廉·格莱斯顿高度赞赏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依据。既然如此为什么又会出现材料三图中所示的现象?
(3)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与1787年美国宪法的相同点及其进步之处。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昔彼得为欧洲所摈,易装游法,变政而遂霸大地。日本为俄、美所迫,步武泰西,改弦而雄视东方。此二国者,其始遭削弱与我同,其后的强盛与我异。闻日本地势近我,政俗同我,成效最速,条理尤详,取而用之,尤易措手。
——汤志钧编《康有为政论集》
材料二:1682一1725年在位的彼得一世,采纳西欧模式,对俄国进行彻底改革。J697—1698年,他率团往德、荷、英考察,学习其政府管理模式和军事技术,大量招募外国专家为俄国服务,对军事、行政体制和生活方式等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其中,强制剪须割袍即是其改革的戏剧性一幕。在当时的俄国,大多数贵族饱食终日,往往懒洋洋地拖着长袍,留着被视为“上帝赐予的装饰品”的大胡须,无所事事。彼得下令:除神职人员外,一律禁止留须,他甚至亲自将贵族的胡子剪掉,还在宴会上亲自剪短贵族的旧式长袍,规定只穿西欧式的短袍。改革引起包括其子阿历克基在内的一些人的反对,几经犹豫后,彼得将儿子处死。在整个历史上,几乎没有什么人产生如此重大的个人影响,……他通过各种方法急切地把一种新的文化强加于俄罗斯,从而为他的帝国确定了未来性质,……由于他的努力,俄国显然摆脱了孤立的状态,……此后,俄国的历史成为欧洲史的一部分,并愈益成为世界史的一部分”。
——摘编自(关)帕尔默等《近现代世界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康有为的主要观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彼得改革和明治维新的共同之处。

人类的发展史,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史。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财富的增加,与之相关的社会环境问题也逐渐产生了,从而开始了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影响的发展进程。
材料一:早在殷商之时,中国就有了禁止在街道上倾倒垃圾的规定,并视其为犯罪;营仲则明确提出以法律手段保护生物资源,设置相应官吏;秦墓出土的《田律》是世界上最早的环境立法之一;北宋甚至以皇帝下诏的方式重申环境保护禁令,命令基层官吏捕拿违反禁令的人。
西汉桑弘羊主持的盐铁官营,在各那设盐铁官署,严禁私人生产“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钛左趾,没入其器物”,北宋对矿课控制较松,但仍禁止民间私自交易。这种做法,不仅保证了国家收入,也抑制了私人盲目开采。
中国在史前,已设立治水官吏——司空;秦国李冰修建的都江堰,成为“天府”的富庶源泉;汉以来,“朔方、河西、酒泉皆引河及川谷以灌田”。
材料二:隋文帝、隋炀帝扩建长安与洛阳两京,穷极土木之工,大片砍伐森林。进入唐代,土木之兴依旧不止,经过唐玄宗40年的统治,曾经遍布森林的关中三辅地区几无可供砍伐的林木。到唐德宗年间,为修建神龙寺,同州山谷中的古松几乎被砍伐二空。至唐后期。北方高大成材的林木已寥寥。破坏高原植被,给生态环境带来严重后果。黄土高原沟壑纵横,满目疮痍,导致黄河频繁泛滥。吞灾加上人祸,使黄河流域经济渐趋衰落,等到安史之乱之后,田地荒芜,水利失修,人口大量死亡和南移,使黄河流域社会经济开始衰落,我国经济文化的中心也开始向长江流域转移。
——引自《隋唐时期的社会经济与环境问题》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后的50年中,经历了三次人口资源环境恶化:一是1958年,二是“文化大革命”,三是改革开放之初。
——引自《中国近代现代历史教学参考资料》
材料四:1961年前后,日本四日市由于石油化工和工业燃烧重油排放的废气严重污染大气,引起居民呼吸道疾病骤增,尤其是哮喘病的发病率大大提高,50岁以上的老人发病率约为8%,死亡10余万人。1953—1956年日本熊本县水俣市因石油化工厂排放含汞废水。人们食用被汞污染和富集了甲基汞的鱼、虾、贝类等水生生物,造成大量居民中枢神经中毒,死亡率达38%,汞中毒者迭283人,其中60余人死亡。1955一1972年日本富山县神痛川流域,因锌、铅冶炼厂等排放的含镉废水污染了河水和稻米,居民食用后中毒,1972年患病者达258人,死亡128人。
——引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现代化及环境污染问题》
请回答:
(1)阅读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唐时期黄河泛滥的社会原因。
(3)比较材料三与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中、日两国环境污染的不同原因。
(4)根据对上述材料的剖析,我们都能够得到哪些启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