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十三年,李鸿章奏:“轮船电报之速,瞬息千里;军器机事之精,功力百倍,炮弹所到,无坚不摧,水陆关隘,不足限制,又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为了应对强敌,他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采取出卖国家方式求得和平 | B.开展洋务运动实现富国强兵 |
C.通过改革政治制度以图自强 | D.通过外交努力来“以夷制夷” |
1896年,清朝政府下令“多以广开矿产为方今济急要图,当通渝各省将军督抚,体察各省情形,酌度办法具奏”。这一谕令反映出当时清朝政府
A.思想保守,阻碍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 B.出卖矿产资源,维护列强在华利益 |
C.应对时局,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 D.强化中央集权,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
汉武帝“独尊儒术”、李贽批判孔子、康有为尊孔子为改革先师、袁世凯“尊孔复古”、新文化运动中“打倒孔家店”、“文革”中的“批林批孔”、当前的“孔子热”,既是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反映,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孔子的命运。以下各项中,能够用来解释孔子“命运”的比较科学的观点是;
A.“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 B.“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
C.“历史就是过去的人和事” | D.“历史就是今昔无休止的对话” |
唐代史学家刘知几认为优秀的史学家应当具备史才、史学、史识三方面的素质,而清代史学家章学诚又在“三长”的基础上提出“史德”。他强调史德的重要性在于
A.史学应该对人民负责 | B.史学家应该写出切合实际的信史 |
C.史学应该对统治者负责 | D.史学家应该为全体国民抒写历史 |
康熙称赞他说:“文章言谈之中,全是天地之正气、宇宙之大道。朕读其书,察其理,非此不能知天人相与之奥,非此不能治万邦于衽席,非此不能仁心仁政施于天下,非此不能内外为一家。”康熙盛赞的“他”指的是
A.孔子 | B.荀子 | C.董仲舒 | D.朱熹 |
自秦汉以来就采取了集权于上而分权于下的方式,以内侍、贵戚监督和逐渐代替重臣,以近臣演变为重臣,以辅佐皇帝办事的部门发展为正式的国家机关,取消或削减原来国家机关的实权并逐渐架空之。以下机构的设置体现这种趋势的是
A.中朝内阁军机处 | B.御史府内阁军机处 |
C.中朝中书门下军机处 | D.尚书台都察院内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