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中学历史老师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就19世纪末李鸿章出访俄国这一历史事件进行探讨。学生发言中出现的下列言论与历史事实较为接近的是( )
A.《民报》抢先透露了李鸿章此次的出行计划 |
B.清政府为李鸿章专门包租俄国远东航空公司的一架客机 |
C.李鸿章乘火车游历了俄罗斯的主要城市 |
D.李鸿章参观了纪念十月革命胜利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 |
下表是中国青年报特别报道:《变迁:从“一五”到“十二五”》的部分主题词摘编:
“一五”(1953~1957年) |
工业增速超英赶美 |
“二五”(1958~1962年) |
大跃进大倒退 |
“六五”(1981~1985年) |
走向改革开放 |
“八五”(1991~1995年) |
小平南方谈话改革潮涌 |
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A. “一五”计划初步实现了国家工业化
B. “二五”期间工业生产大倒退
C. “六五”期间深化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D. “八五”期间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
下图为某学者所描绘的1700年以来中国、美国、西欧、印度的国内生产总值在全球所占比重曲线图。其中与中国相符的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下图所示票证曾经是百姓购买粮食的重要凭证——粮票。这种粮票的发行与使用反映了当时()
A.百姓生活受制于计划经济 | B.浙江省粮食销售秩序井然 |
C.“文革”对经济发展的破坏 | D.国家因为天灾而粮食短缺 |
下列对中共会议的论述中对应正确的是()
①中共三大——国共合作的实现
②八七会议——革命重心从城市转向农村
③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
④中共七大——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A.③ | B.①④ | C.②④ | D.①②③ |
百团大战期间,国民党的38军以及许多民间抗日武装加入了作战行动。这体现了()
A.敌后抗日根据地不断扩大 | B.全民族抗战局面已经形成 |
C.国民党政策发生了变化 | D.中国战场由防御转为进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