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861年4月,曾国藩的幕僚赵烈文看到一本书的新印本后,在日记中不得不承认:“其中所言,颇有见识……法法类,皆是效法西人所为,其钦折外洋,殆为心悦诚服,而于夷情最谙练……观此书,则贼中不为无人。”此书应为

A.《天朝田亩制度》 B.《资政新篇》 C.《应招统筹全局折》 D.《海国图志》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交通工具对生活的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卢梭说:“设计一种人类的集合体,以用集体力量来保障每一个加盟的个体和他的财产。在这一集体中,个体虽然和整体联系在一起,但依然自由如初,只听从自己的意志。”这表明他主张()

A.法律面前 人人平等 B.以契约保障个人自由
C.天赋人权 D.主权在民

罗马法体现了程序法优先于实体法的特点,在程序法方面作了很多规定。如:原告传被告出庭,如被告拒绝,原告可邀请第三者作证,扭押同行;如被告托辞不去或企图逃避,原告有权拘捕之;如被告因疾病或年老不能出庭,原告应提供交通工具,但除自愿外,不必用有篷盖的车辆。这些规定的直接目的是为了()

A.更好地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B.确保司法审判的公正性
C.防止司法部门以权谋私 D.使原告的利益不受侵犯

亚里士多德说:“有些批评家所以要责备梭伦也就在这一点上,他们论证梭伦把审判一切案件的权力交给这些由拈阄法复选出来的公民法官所组成的法庭,……这些法庭的权威日益增强,历任的执政好像谄媚僭主那样谄媚平民。”这样的批评是因为雅典()

A.过度关注平民损害贵族 B.民主制度的弊端显现
C.德才兼备之人遭到排斥 D.陪审法庭高于行政权

民国时期,初小四年级课本《平等》一文写道:“共和国无阶级之分,人人平等,受治于同一之法律虽以大总统之地位,犹必谨守法律,不能恃势以凌人。一旦罢职,即与齐民无异。”这表明()

A.民国时期中国教育发生根本变化 B.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民国时期重视公民意识教育 D.追求平等是民国时期政治斗争核心

学者陈旭麓认为:“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突出地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新的取代旧的,如民国取代清朝;一是新与新的递嬗,前一种新的褪色了,后一种新的跟上来,辛亥之与戊戌是这样,‘五四’之与辛亥是这样,戊戌之与洋务也有这种迹象。”推动这种“新陈代谢”的核心动力是()

A.挽救民族危亡 B.发展资本主义
C.提倡民主科学 D.推动实业救国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