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A.国家和政府是环境管理的执行主体,故政府不是环境管理的对象 |
| B.环境管理的对象包括个人、企业和政府 |
| C.中国政府已经制定完整的环境管理的基本国策、方针、政策、制度和行动方案 |
| D.环境管理对个人的要求是严格限制污染物的不合理排放 |
读“我国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化图”,回答问题。
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
| A.1954年 | B.1960年 | C.1963年 | D.1995年 |
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已进入
| A.高——高——低模式 | B.高——低——高模式 |
| C.低——低——高模式 | D.低——低——低模式 |
下列不属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人口迁移新特点的是
| A.人口由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 B.定居人口减少 |
| C.人口由旧大陆流向新大陆 | D.短期流动人口增多 |
关于我国交通运输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客运与货运一直以公路和铁路为主 |
| B.货运一直以铁路和水运为主,客运一直以公路和铁路为主 |
| C.货运一直以公路和水运为主,客运一直以铁路和水运为主 |
| D.货运一直以公路和铁路为主,客运一直以公路和水运为主 |
读图,回答问题。
图中所示哪个地区最有可能为商业中心
| A.a | B.b | C.c | D.d |
影响c城镇发展的主导因素是
| A.矿产 | B.交通 | C.地形 | D.旅游 |
a、b、c、d四地按商业网点经济效益的高低排序正确的是
| A.a ›b›c›d | B.b›a›d›c | C.d›c›a›b | D.b›c›d›a |
如图是“某城市建设前后水量平衡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城市建设导致了当地
| A.地下水位上升 | B.地面径流汇集速度减慢 |
| C.蒸发量增加 | D.汛期洪峰流量加大 |
城市建设后地面径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生活用水量增加 | B.植被覆盖率增加 |
| C.降水下渗量减少 | D.城市热岛效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