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SiO2 Na2SiO3 ②CuSO4 CuCl2 ③SiO2 H2SiO3 ④CuOCu(OH)2 ⑤Na2O2Na2SO4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④ | D.②③④⑤ |
对下图两种化合物的结构或性质描述正确的是()
A.不是同分异构体 |
B.分子中共平面的碳原了数相同 |
C.均能与溴水反应 |
D.可用红外光谱区分,但不能用核磁共振氢谱区分 |
下列叙述I和II均正确并有因果关系的是
选项 |
叙述I |
叙述II |
A |
KNO3的溶解度大 |
用重结晶法除去KNO3中混有的NaCl |
B |
BaSO4难溶于酸 |
用盐酸和BaCl2溶液检验SO42- |
C |
NH3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
NH3可用于设计喷泉实验 |
D |
Ca(OH)2能制成澄清石灰水 |
可配制2.0 mol∙L-1的Ca(OH)2溶液 |
下图模拟“侯氏制碱法”制取NaHCO3的部分装置。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a通入CO2,然后b通入NH3,c中放碱石灰 |
B.b通入NH3,然后a通入CO2,c中放碱石灰 |
C.a通入NH3,然后b通入CO2,c中放蘸稀硫酸的脱脂棉 |
D.b通入CO2,然后a通入NH3,c中放蘸稀硫酸的脱脂棉 |
下图是用于干燥、收集并吸收多余气体的装置,下列方案正确的是
选项 |
X |
收集气体 |
Y |
A |
碱石灰 |
氯化氢 |
水 |
B |
碱石灰 |
氨气 |
水 |
C |
氯化钙 |
二氧化硫 |
氢氧化钠 |
D |
氯化钙 |
一氧化氮 |
氢氧化钠 |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和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是
选项 |
实验操作 |
现象 |
解释或结论 |
A |
过量的Fe粉中加入HNO3,充分反应后,滴入KSCN溶液 |
溶液呈红色 |
稀HNO3将Fe氧化为![]() |
B |
AgI沉淀中滴入稀KCl溶液 |
有白色沉淀出现 |
AgCl比AgI更难溶 |
C |
Al箔插入稀HNO3中 |
无现象 |
Al箔表面被HNO3氧化,形成致密的氧化膜 |
D |
用玻璃棒蘸取浓氨水点到红色石蕊试纸上 |
试纸变蓝色 |
浓氨水呈碱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