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右图,从中能够直接得到的信息是
| A.民国政府大力倡导公共机关一律使用国货 |
| B.一战爆发使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
| C.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是民族企业发展的动力 |
| D.中国民族工业产品大量出口并占据国际市场 |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和拉斐尔的《圣母像》都具有内容世俗化的倾向,这一倾向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画家个人爱好 | B.人文主义传播 |
| C.社会上层倡导 | D.商品经济发展 |
一位士人经历一场剧变后,指出这是因为当时国家集权太甚,“万里之远,皆朝廷所制。”地方无力,导致“外寇凭陵时而莫御,雠耻最甚而莫报”的结果,这位学者经历了
| A.春秋国家分裂 | B.东汉末年三国鼎立 |
| C.中唐安史之乱 | D.北宋亡于女真政权 |
《史记》有《河渠书》,《汉书》有《沟洫志》,主要针对黄河患害的严重而写的。但是,《后汉书》到新、旧《唐书》都没有《河渠书》或《沟洫志》等篇章。学者归因于黄河基本上安流无事,无需专辟一篇。此时期黄河安流最可能的原因是
| A.北方朝廷政治清明,治理黄河成效显著 |
| B.北方胡人政权重用汉人,不乏水利专家 |
| C.黄河中游西侧农业大为进步,水利发达 |
| D.黄河中游西侧多属胡人居处,变农为牧 |
梁方仲在《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中对西汉、唐代部分地区人口密度统计进行了抽样对比,从中能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时 间 |
地区(今山西一带) |
人口密度 (人/km2) |
地区 (今江浙闽一带) |
人口密度 (人/km2) |
地区 (今两广一带) |
人口密度(人/km2) |
| 西汉元始二年(公元2年) |
太原郡 |
13.1 |
会稽郡 |
12.3 |
南海郡 |
1.0 |
| 唐代 |
河东道 |
23.1 |
江南东道 |
31.44 |
岭南道 |
2.71 |
A.今江浙一带始终是中国发达地区
B.人口密度全面反映劳动力集中程度
C.从汉到唐长江流域经济发展较快
D.人口密度值能衡量出社会发展速度
马克斯·韦伯等指出,任何官僚组织为了发挥其正常的管理效率,都必须建立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章制度,……即使是专制君主也必须在一定程度上尊重官僚组织的活动规范和规章制度。在古代中国政治制度中最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A.三公九卿制 | B.三省六部制 | C.内阁制 | D.军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