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太原调研)从1912年到1919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其原因不包括
 (   )
| A.群众性反帝爱国斗争的推动 | B.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地位有了提高 | 
| C.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实业 | D.帝国主义国家加大对中国的投资力度 | 
某中学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研究“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变革影响”,他们得出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①五四运动时期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
 ②五四运动前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也是资本主义近代化的过程
 ③五四运动开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属于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范畴
 ④五四运动
后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是社会主义
|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民国二年,某地农村百
姓家的对联是:“帝德乾坤大,皇恩雨露深。”该对联反映的历史本质是()
A.辛亥革命脱离农民阶级,反封建不彻底![]()  | 
  
| B.清末注意改善民生,农民怀念清王朝 | 
| C.袁世凯称帝,资产阶级反对,农民拥护 | 
| D.中华民国成立的消息没有传播到农村 | 
近代中国民众与外国传教士及信徒的冲突,被称为“民教冲突”。据记载,冲突最多的三个年份分别为1884年、1898年、1900年,这表明()
| A.中西文化冲突不可调和 | B.传教活动均以武力为后盾 | 
| C.清政府对传教活动的反对 | D.民教冲突随民族危机加深而凸显 | 
1851年与1911年都是辛亥年,在中国都发生了大规模的革命运动,这两场革命运动的相似之处有()
| A.发动者都希望按照西方的政治模式改造中国 | 
| B.参加革命者都是为生计所迫,才揭竿而起的 | 
C.发动者都尝试用暴力推翻清朝,建 立民主制度 | 
  
| D.革命都从中国南方开始,高潮发生在长江流域 | 
美国公使承认:“我们的国旗曾经用来庇护在中国的所有流氓。”在华外国人受到“庇护”的依据是()
A.居住及租地 权 | 
   B.海关管理权 | 
| C.领事裁判权 | D.片面最惠国待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