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海洋岩礁上的藻类植物调查时发现,一般在浅水处生长着绿藻,稍深处是褐藻,再深一些的水域中则以红藻为主,直接影响海洋中藻类植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
A.阳光 | B.海水含盐量 | C.温度 | D.海水含氧量 |
以下不属于反馈调节的是
A.叶片中光合产物的积累会抑制光合作用 |
B.机体再次感染SARS病毒时,迅速产生更多的效应淋巴细胞 |
C.草原上蛇与鼠的数量通过捕食和被捕食保持相对稳定 |
D.胎儿分娩的过程中头部挤压子宫,刺激缩宫素的释放,缩宫素浓度升高进一步刺激子宫收缩 |
环境容纳量的实质是有限环境中的有限增长,下图曲线Ⅰ、Ⅱ、Ⅲ分别表示某野生动物种群数量超过环境容纳量后,其未来种群数量变化三种可能的情况。据图判断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J”型曲线的作用是对照 |
B.据图分析对种群Ⅲ应采取就地保护措施 |
C.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在生存斗争中被淘汰的个体数 |
D.据图分析可知,破坏程度:Ⅰ最轻,Ⅱ次之,Ⅲ最重 |
下图是调查小组同学从当地主管部门获得的某物种种群数量的变化图,据此图分析,正确的是( )
A.第20~30年间种群以稳定的速率增长 |
B.该种群在这30年间的增长符合“S”型增长模型 |
C.第20年时,该种群的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 |
D.在这30年中,该种群数量最少的年份是第15年 |
有关生态学知识指导生产实践的叙述,错误的是
A.种群数量变化规律——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 B.生物群落演替规律——湿地生态恢复工程 |
C.生物富集作用——物质循环利用生态工程 | D.生态系统稳定性——“三北”防护林建设 |
萤叶甲亚科昆虫全为植食性。对武夷山自然保护区4-10月份萤叶甲亚科昆虫物种进行调查统计,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对萤叶甲亚科昆虫的调查采用标志重捕法 | B.萤叶甲亚科昆虫为次级消费者 |
C.7月份时萤叶甲亚科昆虫各种群密度最高 | D.调查期间10月份时萤叶甲亚科昆虫物种丰富度最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