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对于当今国际关系,美国哈佛大学著名经济史教授尼尔·弗格森于提出一个“新概念”,即现在广为议论的“中美国(共同体)”(Chinamerica)。2008年12月,他发表了一篇题为《“中美国”不是两个国家,而是一个国家》文章,认为“中美国”这个概念是指最大消费国美国和最大储蓄国中国构成的利益共同体。
材料二:2009年9月11日,美国总奥巴马宣布对中国轮胎实施三年惩罚性关税;近期以来,美国征对中国输美多种产品提出反倾销调查。
材料三:今年一本名为《中国不高兴》的书正在我国热卖,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该书认为中国内政外交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中国与西方的关系正处于重新定义。该书提出:中国须准备与西方全面摊牌,“有条件决裂”,甚至可以“持剑经商”。
(1)结合材料一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指出我国国家和企业应如何发展对外经济?
(2)结合材料三运用所学政治生活知识谈谈你对中国不高兴的看法。
辨析:国家大幅度下调银行存贷款利率,有利于搞活企业,但会影响居民储蓄存款的实际收益。
辨题:发展粮食生产必须扩大耕地面积。
辨题:有人认为:“市场经济的弱点和缺陷需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宏观调控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是行政手段。”
现代著名学者赫伯特·A·西蒙说:“我们今天生活着的世界,与其说是自然的世界,还不如说走人造的或人为的世界。在我们周围,几乎每样东西都刻有人的技能的痕迹。”
辨析:人为的世界是主观的。
材料:2008年11月15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在华盛顿召开的金融市场和世界
经济峰会就应对当前世界面临的金融和经济问题的措施达成行动计划。国家主席胡锦涛发表了题为《通力合作 共度时限》的重要讲话,指出:“为了推动经济发展,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降低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下调存贷款利率、减轻企业税负等措施,最近又出台了更加有力的扩大国内需求措施,加快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和灾后重建。”“作为国际社会负责任的成员,中国愿继续积极参与维护国际金融稳定、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国际合作,支持国际金融组织根据国际金融市场变化增加融资能力,加大对受这场金融危机影响的发展中国家的支持。”
用辩证唯物论的知识分析“通力合作共度时艰”遵循的方法论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