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现象中的哪一种不属于自然选择起作用的例子?
A 纯种长毛垂耳狗的形成
B 因工业污染而使某种蛾子发生黑(色素)化
C 某些细菌对抗生素的抗性
D 头发里的虱子经DDT处理后仍有突变种存活下来
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因此细胞才能发生形变和膜的融合。下列生理过程中没有发生膜融合的是()
A.吞噬细胞吞噬抗原 | B.消化道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 |
C.分泌蛋白的分泌 | D.精子和卵细胞结合 |
去甲肾上腺素(NE)既是肾上腺髓质细胞分泌的激素,也是某些“神经一肌肉”接点处神经元分泌的神经递质,这种递质可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神经元兴奋,也可与突触前膜受体结合,抑制NE继续分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NE既参与神经调节,也参与体液调节 |
B.NE作用于突触后膜,促进Na+外流 |
C.NE与突触前膜受体结合,抑制神经元继续分泌属于反馈调节 |
D.突触后神经元兴奋的产生,实现了化学信号与电信号的转换 |
沙漠中的啮齿动物和蚂蚁都以植物种子为食。啮齿动物喜欢取食大粒种子,蚂蚁偏爱小粒种子。在该生态系统中,大粒种子植物在与小粒种子植物的竞争中处于优势。科研人员在1974~1977年间,在某一实验区域内进行了啮齿动物的有无对蚂蚁数量影响的相关研究。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在该生态系统中,蚂蚁和啮齿动物之间没有竞争关系 |
B.在该生态系统中,蚂蚁和啮齿动物分别属于第二、三营养级 |
C.移走全部啮齿动物后,蚂蚁的数量会先增加然后维持相对稳定 |
D.啮齿动物可通过植物间的竞争对蚂蚁的数量产生影响 |
下列有关生物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受精过程中进行了基因重组,亲子代之间的差异主要是由基因突变造成的 |
B.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如果染色体数目发生了变化 ,则说明发生了染色体变异 |
C.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如果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则说明发生了基因重组 |
D.染色体变异一定会改变基因的数量 |
科学家在研究某种鸟的进化时发现,在繁殖季节有的雄鸟能够吸引多只雌鸟来到它的领地筑巢,有的雄鸟却“魅力不足”而其领地中鸟巢的数量很少。经观察,研究者认为雄鸟能否吸引雌鸟到它的领地筑巢,与雄鸟尾羽的长短有关。观察结果如下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为鸟的种群进化提供了原始材料 |
B.长尾羽的雄鸟更能吸引雌鸟到它的领地筑巢 |
C.若该种群中对羽虱具有抵抗力的个体AA和Aa分别占20%和40%,则a基因的基因频率为60% |
D.种群进化时,基因频率总是变化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