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图表示酶促反应过程中温度和10分钟内被转化的底物的关系。在t1和t2时发生反应的底物的量是相同的。这一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A 在t1和t2时有活性的酶分子数是相等的
B 在t1和t2时每一酶分子都与同样量的底物起反应
C 在t1时较多的酶分子有活性,但非催化*反应速度比t2时的低
D 在t1时较少的酶分子有活性,但非催化*反应速度比t2时的高
下图是某学生绘出的某高等植物的细胞分裂图像。其中错误的是( )
A.a和b | B.c和d |
C.b和d | D.e和f |
下列有关细胞癌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某些病毒可能导致细胞发生癌变 |
B.癌变细胞黏着性降低,容易发生转移 |
C.癌变细胞有可能被人体免疫系统清除 |
D.癌变细胞的酶活性降低导致代谢减缓 |
下列关于高等动物体内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细胞的增殖包括物质准备和细胞分裂两个连续的过程 |
B.细胞的分化有利于提高生物体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 |
C.细胞在癌变的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
D.细胞的衰老与凋亡并不能说明动物个体已经衰老 |
图甲中,ab表示一个细胞周期,cd表示另一个细胞周期;按箭头方向图乙表示细胞周期。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甲乙
A.处于图甲、乙的细胞不会出现同源染色体分离 |
B.处于图甲a时期和图乙B→A时期的细胞可进行DNA复制 |
C.处于图甲、乙各时期的细胞一定有同源染色体的存在 |
D.处于图甲b时期的细胞,若着丝粒分裂,则染色体数目一定加倍 |
图G12中甲所示为伊乐藻的生物量、光强度和伊乐藻产氧量三者间的关系;图乙所示为伊乐藻的生物量、pH和伊乐藻净产氧量三者间的关系。上述实验中的水均采自无污染的自然水体,水温适宜。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甲
乙
图G12
A.伊乐藻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氧气来自水光解,此反应是在叶绿体内膜上进行的 |
B.图甲中光强度为6×10 000 lx时,适当提高 CO2浓度或温度都可能提高产氧量 |
C.图乙中pH为10时,三组伊乐藻在自然条件下均不能正常生长 |
D.图乙中随pH增大,碳反应中三碳酸和RuBP的合成速率都明显减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