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 ①矣?”子曰:“行已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 ②,硁硁③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④,何足算也?”(《论语·子路》)
【注释】①士:士在周代贵族中位于最低层。此后,士成为古代社会知识分子的通称。②果:果断、坚决。③硁硁(kēng):象声词,敲击石头的声音。这里引申为像石块那样坚硬。④斗筲(shāo)之人:筲,竹器,容一斗二升。比喻器量狭小的人。
(1)对上面这个选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孔子认为,真正的“士”,是能够在行为上虽曾有令其羞耻之处,但当他出使各国时,能不负君命的人。 |
B.关于士的标准,孔子把它分为三个层次,“言必信,行必果”是属于最后一个层次。 |
C.孔子认为,不问黑白,一味讲信用,只知贯彻自己言行的人,只是小人罢了。 |
D.对当朝的执政诸公的言行,孔子颇为鄙视、不屑,认为他们是器量狭小的人。 |
(2)孔子还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这与上文对“信”的表达是否矛盾?结合上面选段,简要说明你对孔子“信”的理解。 (3分)
答: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岳起,满洲镶白旗人。乾隆三十六年举人。累擢户部员外郎、翰林院侍讲学士、詹事府少詹事。五十六年,迁奉天府尹。前官贪黩,岳起至,屋宇器用遍洗涤之,曰:“勿染其污迹也!”与将军忤。逾年,擢内阁学士。寻出为江西布政使,殚心民事。值水灾,行勘圩堤,落水致疾。诏嘉其勤,许解任养疴。
嘉庆四年,特起授山东布政使。未几,擢江苏巡抚。清介自矢,僮仆仅数人,出屏驺从,禁游船声伎,无事不许宴宾演剧,吴下奢俗为之一变。疏陈漕弊,略曰:“京漕积习相因,惟弊是营。米数之盈绌,米色之纯杂,竟置不问。旗丁领运,无处不以米为挟制,即无处不以贿为通融。推原其故,沿途之抑勒,由旗丁之有帮费;旗丁之索帮费,由州县之浮收。除弊当绝其源,严禁浮收,实绝弊源之首。请下有漕各省,列款指明,严行禁革,俾旗丁及漕运仓场,无从更生观望冀幸之心。”诏嘉其实心除弊。
五年,署两江总督。劾南河工员庄刚、刘普等侵渔舞弊,莫澐于任所设店肆运货至工居奇网利,并治如律。扬州关溢额税银不入私,尽以报解;覈减两籓司耗羡闲款,实存银数报部,并下部议行。六年,疏请浚筑毛城铺以下河道堤岸、上游永城洪河、下游萧、砀境内河堰,并借帑举工,分五年计亩征还,允之。
八年,入觐,以疾留京,署礼部侍郎。会孝淑皇后奉移山陵,坐会疏措语不经,革职留任。寻命解署职,遂卒。帝深惜之,赠太子少保,赐恤如例。
无子,诏问其家产,仅屋四间、田七十六亩。故事,旗员殁无嗣者产入官。以岳起家清贫,留赡其妻;妻殁,官为管业,以为祭扫修坟之资。异数也。妻亦严正,岳起为巡抚时,一日亲往籍毕沅家,暮归,饮酒微醺。妻正色曰:“毕公耽于酒色,不保其家,君方畏戒之不暇,乃复效彼耶?”岳起谢之。及至京,居无邸舍,病殁于僧寺,妻纺绩以终。吴民尤思其德,呼曰岳青天,演为歌谣,谓可继汤斌云。
(节选自《清史稿》卷三五九,有删节)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京漕积习相因因:沿袭 |
B.俾旗丁及漕运仓场俾:使 |
C.坐会疏措语不经坐:因为 |
D.岳起谢之谢:感谢 |
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吴下奢俗为之一变②飞鸟为之徘徊 |
B.①由旗丁之有帮费②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
C.①以为祭扫修坟之资②子贡曰:“无以为也!” |
D.①病殁于僧寺②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岳起,初任地方官,便因前任官员贪黩而将官府房屋、器物洗刷一番,以示不与贪官同流合污。即使当了巡抚,也仍然是“清介自矢”,官府僮仆仅数人,出入从不前呼后拥,更不用侍从骑车。 |
B.嘉庆四年,特起用岳起为山东布政使。不久,提升为江苏巡抚。他禁止歌姬舞女游船卖唱,无事不许宴请宾客、演剧,苏州奢侈的风俗为之一变。 |
C.嘉庆五年,岳起代理两江总督。他弹劾庄刚、刘普等侵吞公款,营私舞弊。上疏申请疏通、修筑拦河堰,并借公款动工,分五年摊入地亩征收偿还,皇上批准了这一意见。 |
D.岳起调入京城后,不置邸舍,以致最终死于寺庙。身居督抚高位,死后竟没有什么家产。他要求属吏极为严格,不许属下鱼肉百姓。他“殚心民事”,尽心尽力为百姓做了几件实事。 |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近奉违,亟辱问讯,具审起居佳胜,感慰深矣。轼受性刚简,学迂材下,坐废累年,不敢复齿缙绅。自还海北,见平生亲旧,惘然如隔世人,况与左右无一日之雅,而敢求交乎!数赐见临,倾盖如故,幸甚过望,不可言也。
所示书教及诗赋杂文,观之熟矣。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孔子曰:“言之不文,行而不远。”又曰:“辞达而已矣。”夫言止于达意,即疑若不文,是大不然。求物之妙,如系风捕影,能使是物了然于心者,盖千万人而不一遇也,而况能使了然于口与手者乎?是之谓辞达。辞至于能达,则文不可胜用矣。扬雄好为艰深之辞,以文浅易之说,若正言之,则人人知之矣。此正所谓雕虫篆刻者,其《太玄》、《法言》,皆是类也。而独悔于赋,何哉?终身雕篆,而独变其音节,便谓之经,可乎?屈原作《离骚经》,盖《风》、《雅》之再变者,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可以其似赋而谓之雕虫乎?使贾谊见孔子,升堂有馀矣;而乃以赋鄙之,至与司马相如同科。雄之陋如此比者甚众,可与知者道,难与俗人言也。因论文偶及之耳。欧阳文忠公言:“文章如精金美玉,市有定价,非人所能以口舌定贵贱也。”纷纷多言,岂能有益于左右,愧悚不已。
所须惠力法雨堂字,轼本不善作大字,强作终不佳,又舟中局迫难写,未能如教。然轼方过临江,当往游焉。或僧有所欲记录,当为作数句留院中,慰左右念亲之意。今日至峡山寺,少留即去。愈远,惟万万以时自爱。
——苏轼《答谢民师书》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具审起居佳胜审:清楚,明白 |
B.坐废累年废:废黜,放逐 |
C.能使是物了然于心者了:完结 |
D.而乃以赋鄙之鄙:轻视,看不起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扬雄好为艰深之辞,以文浅易之说 | B.所示书教及诗赋杂文 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
C.终身雕篆,而独变其音节 | D.使贾谊见孔子 |
清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是说文章要根据内容的要求,自由表达,摆脱形式限制,使之恰到好处,以取得自然流畅,波澜起伏的艺术效果。 |
B.在苏轼看来,《离骚》的突出价值在于具有“风雅”的讥刺作用。 |
C.从“求物之妙,如系风捕影,能使是物了然于心者,盖千万人而不一遇也;而况能使了然于口与手者乎!”中,我们可以看到苏轼更多地关注着灵感思维的直觉性与短暂性。 |
D.从最后一段看,苏轼不愿意答应谢民师给惠力法雨堂题字。 |
阅读下文,完成1-3题。
万章曰:“尧以天下与舜,有诸?”
孟子曰:“否。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
“然则舜有天下也,孰与之?”
曰:“天与之”
“天与之者,谆谆然命之乎?”
曰:“否。天不言,以行与事示之而已矣。”
曰:“以行与事示之者,如之何?”
曰:“天子能荐人于天,不能使天与之天下;诸侯能荐人于天子,不能使天子与之诸侯;大夫能荐人于诸侯,不能使诸侯与之大夫。昔者,尧荐舜于天而天受之,暴之于民而民受之。故曰,天不言,以行与事示之而已矣。”
曰:“敢问:‘荐之于天而天受之,暴之于民而民受之’,如何?”
曰:“使之主祭而百神享之,是天受之;使之主事而事治,百姓安之,是民受之也。天与之,人与之,故曰,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舜相尧二十有八载,非人之所能为也,天也。尧崩,三年之丧毕,舜避尧之子于南河之南。天下诸候进觐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讼狱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讴歌者不讴歌尧之子而讴歌舜,故曰天也。夫然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而居尧之宫,逼尧之子,是篡也,非天与也。《泰誓》曰:‘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此之谓也。”
(选自《孟子·万章上》)
1.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谆谆然命之乎命:命令
B.以行与事示之而已矣示:显示
C.践天子位焉践:登上
D.使之主祭而百神享之,是天受之受:接受
2.下面的句子,加点的字在意义及用法上相同的一项是()
A “然则舜有天下也,孰与之?此之谓也
B使之主祭而百神享之尧荐舜于天而天受之
C谆谆然命之乎夫然后之中国
D尧以天下与舜,有诸天不言,以行与事示之而已矣
3.与“天下诸侯朝觐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天与之者,谆谆然命之乎
B.讼狱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
C.此之谓也
D. 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0-11题。
孟子曰:“道在迩①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诸难:人人亲其亲, 长其长②,而天下平。”
【注解】①迩:近。②亲其亲,长其长:前一个“亲”和“长”作动词,后一个“亲”和“长”作名词,宾语。
10.下列各项中,对上面《孟子》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道在迩而求诸远”是对道理学习,用了舍近求远的方法, |
B.“事在易而求诸难”是做事舍弃容易的却去寻求困难的。 |
C.在孟子看来,无论是舍近求远还是舍易求难都没有必要,都是糊涂。 |
D.只要人人都从自己身边做起,从平易事努力,比如说亲爱自己的亲人,尊敬自己的长辈,天下也就会太平了 |
11.《论语·学而》中有“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说的是同样的意思,结合上面选段,请简要说明你对此文段的理解。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8-9题。
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
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
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长沮、桀溺耦而耕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
B.是鲁孔丘之徒与鸟兽不可与同群
C.夫执舆者为谁曰:“为仲由”
D.而谁以易之子路行以告
9.下列对上文有关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长沮、桀溺最后都没有告知子路渡口,是因为想劝子路离开孔子,跟他们一起做一名独善其身的隐者。
B.文中的“辟人之士”具体指孔子,“辟世之士” 具体指长沮、桀溺。
C.桀溺认为天下如同滔滔洪水般动荡不安,孔子虽然自以为能改变混乱的世局,实则无力改变。
D.孔子认为,正因为社会动乱、天下无道,他才与自己的弟子们不知辛苦地四处呼吁,为社会改革而努力,这是一种可贵的“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