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江苏省政府加大财政投入,在全国率先建立城乡低保标准增长机制,率先实现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的目标,率先实现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全覆盖。从经济生活角度看,这说明 

A.财政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B.财政是实现收入公平分配、健全社会保障体现的物质保障
C.实现社会公平要把社会保障支出放在财政支出的首位
D.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切实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
科目 政治   题型 单选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国家结构形式的选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近年“用工荒”虽然成了热门话题,但是专家普遍认为,我国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格局并未改变,而且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将更突出。这启示我们看问题要()
①事实求是②善于抓中心③把握本质与主流④注意批判继承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管理学中经典的“木桶原理”,说的是木桶的蓄水量是由最短的那块木板决定的。这蕴涵的哲理是

A.量变引起质变  B.整体离不开局部
C.世界是变化发展的  D.事物发展是不平衡

宋代徐玑在《黄碧》中说,“水清知酒好,山瘦识民贫”。其中所呈现的水与酒、山与民的关系告诉我们

A.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 B.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C.事物的联系具有多样性 D.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

几年前,中科院曾预测“刘易斯拐点”将出现,08年国际金融危机使大批农民工被迫返乡,“拐点”之说似乎不攻自破。而2012年春节后的“用工荒”却为“拐点”拉响了警号。其实,如果不将“拐点”的出现预设在某个时间点,而是将其视为一个过程,那么中国正在或即将出现“拐点”的判断是基本符合实情的。材料对于我国是否出现“刘易斯拐点”的分析,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①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不可能是精确的②“中国正在或即将出现‘刘易斯拐点’”的判断具有客观性③在一定条件下时间可以作为一个标准来检验认识正确与否
④客观事物复杂多变,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在听完一位成功的企业家讲课后,一些来自企业的学员感到有些失望,便问他:“你讲的那些内容我们也差不多知道,可为什么我们之间的差距会那么大呢?”这位企业家回答说:“那是因为你们仅是知道,而我却做到了,这就是我们的差别。”这句话表明了实践高于理论认识,因为实践具有

A.普遍有效性 B.客观规律性 C.直接现实性 D.主观能动性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