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练习。
哈佛大学校长来北京大访问时,讲了一段自己的亲身经历。有一年,校长向学校请了3个月的假,然后告诉自己家人,不要问我去什么地方,我每个星期都会给家里打个电话,报个平安。
校长只身一人,去了美国南部的农村,尝试着过另一种全新的生活。在农村,他到农场去打工,去饭店刷盘子。在田地做工时,背着老板吸支烟,或和自己的工友偷偷说几句话,都让他有一种前所未有的愉悦。最有趣的是最后他在一家餐厅找到一份刷盘子的工作,干了4个小时后,老板把他叫来,跟他结账。老树对他说:“可怜的老头,你刷盘子太慢了,你被解雇了。”
老板无论如何都不会相信,这个“可怜的老头”竟然是哈佛大学的校长。这3个月的经历,像一个淘气的孩子搞了一次恶作剧一样,新鲜而有趣。
请用一句话归纳上述材料的内容。
_________
展开联想,用反问句的形式和抒情的笔调,续写一句话,使整段话完整。
太阳露出笑脸,树梢上一抹朝霞,田野里绿茵茵的秧苗又悄悄地抽出一片片嫩叶,新叶上挂着晶亮的小水珠,水珠在朝阳的映照下,一闪一闪的。我无限深情地凝视着眼前的景色,在看看身边这群少先队员,不禁想到
运用一定的修辞,把“春草嫩绿夏草青”扩展成内容丰富的一段文字。
《我与地坛》的作者史铁生来你校举办文学讲座。作为听众,请你完成下面两题
(1)同史铁生谈谈你读了《我与地坛》这一作品的感受。
(2)向史铁生提一个能引起师生兴趣的问题。
请围绕“豁达”这一话题,用“豁达是……,能……”的句式写三句话,每句话的前后要整齐匀称。
阅读下面一段评论,按要求概括出评论的要点。(不超过40字)
反腐败还涉及到一条经济学因素。抓住腐败一定要严惩当然必要,但是如果没有去抓,或是因为太多而“抓不过来”,或是官官相互,有人举报也没有去抓,甚至举报的人反倒会受到惩罚。搞腐败“被抓到的可能性”上等于0或接近于0,因为“腐败的预期成本”,理论上说等于被抓住之后受到的处罚与预期的被抓住的可能性的乘积。“被抓住的可能性”在理论上是一个“概率”,它不仅取决于你监督了多少、抓了多少,还取决于在一定条件下有多少“要被监督”——理论概率,只是“受监督的人数”除以“有条件犯罪需要被监督的人数”而得出的一个比率。我们这个社会所面临的一个问题,恰恰在于“有条件搞腐败”的人数多了一点。
这段评论中所说的“一条经济学因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