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定条件下培养细菌时,培养基上的营养物质会随时间的延续逐渐耗完,此时如果因突变出现了能利用原有菌种产生的废弃物的新的菌株。则图4-7的各图(纵坐标N表示菌种的个体数量;横坐标表示时间)最能反映上述变化的是 
图4-7
下图为细胞核内某基因(15N标记)局部结构示意图,该基因中A占全部碱基的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中U占全部碱基的20% |
| B.该基因彻底水解后可生成6种产物 |
| C.解旋酶作用于①部位,DNA聚合酶作用于②部位 |
| D.将该细胞置于14N培养液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含15N的子细胞占50% |
下图为某二倍体生物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含量的变化,对图甲、乙、丙进行比较,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ab段上升的原因均是DNA分子复制的结果 |
| B.处于bc段的细胞中均含有姐妹染色单体 |
| C.cd段下降原因不一定是着丝点分裂的结果 |
| D.处于de段的细胞中可能不含有同源染色体 |
下图为细胞甲进行三个连续生理过程细胞中染色体组数的变化图,据此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I过程产生的细胞若能发育成个体,则该个体属于二倍体 |
| B.图示过程中仅ef时期细胞的核DNA数量最多,为体细胞的两倍 |
| C.a、c、f时刻细胞形态变化相同,b、d、e时刻染色体组数变化原因相同 |
| D.f结束后产生的两个子细胞中至少有一个细胞含有来自细胞甲的DNA单链 |
男性红绿色盲患者中一个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和女性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中一个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细胞进行比较,在不考虑变异的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红绿色盲基因数目比值为1∶1 |
| B.染色单体数目比值为2∶1 |
| C.常染色体数目比值为4∶1 |
| D.核DNA数目比值为4∶1 |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癌变属于细胞编程性死亡 |
| B.人的早期胚胎有尾,尾部细胞随着发育逐渐坏死 |
| C.大多数老年人头发变白的直接原因是头发基部细胞内新陈代谢变缓 |
| D.细胞分化过程中核酸的种类和数目不变 |